快訊

    「磷蝦油」不是灰鯨殺手 卻吞噬了北極生態圈

    2019-07-13 09:51 / 作者 周筠羚

    近半年來,北美洲和中美洲爆發大量灰鯨死亡案例,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認定為異常死亡事件。外界多將矛頭指向人類為製造磷蝦油,過度捕撈磷蝦,導致灰鯨營養不足而死。中華鯨豚協會執行秘書曾鉦琮指出,捕撈磷蝦與灰鯨之死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以磷蝦為主食的藍鯨較危險,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商業磷蝦捕撈盛行,確實對海洋生態造成很大影響。



     

    (圖/翻攝自unsplash

    一顆「磷蝦油」 撼動南極生態圈

    磷蝦油主要萃取自南極海域的一種小型紅色磷蝦,因脂肪酸結構特殊,富含omega-3卵磷脂,汙染量極低,被宣傳為有益心血管的強健補給品。但因南極磷蝦位居食物鏈下層,是鯨魚、企鵝、冰魚、海豹、海狗等生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對南極生態系統來說是很重要的物種。



    綠色和平追蹤多艘在南極海域作業的磷蝦捕撈船、貨船及冷藏船,去年發表《蝦殺令:南極磷蝦捕撈的祕聞》報告,揭露漁船大肆在南極洲離岸30公里的緩衝區內捕撈磷蝦,相當於和南極物種「爭食」。



    曾鉦琮解釋,磷蝦是最低層的生產者,牽一髮動全身,人類過度捕撈商業用磷蝦,一定會影響海洋生態鏈。尤其有些鯨豚類主食只有磷蝦,沒有其他食物可以替代,像是藍鯨就需要進食大量磷蝦為生,一旦磷蝦數量減少,勢必會受到威脅。



    而近年來海冰消融,導致浮游植物減少,磷蝦也受氣候變遷之苦。儘管公約訂出最多只能捕撈62萬噸南極磷蝦,但磷蝦的生物量向來難以預測,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館長陳德豪指出,磷蝦排泄物將碳沉積深海,不只對生態食物鏈來說很重要,在全球碳循環扮演重要角色,過度捕撈恐導致生態失衡。



     

    誰是殺死灰鯨的兇手?

    今年1月至今,已有超過70起灰鯨死亡擱淺美國西岸上,數據仍持續攀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將部分灰鯨屍體解剖,發現部分灰鯨過瘦,可能是糧食短缺、營養不良致死。有學者質疑,除了北極海域暖化,近年來正夯的保健食品「磷蝦油」,也是殺死灰鯨的兇手。



    根據NOAA最新報告顯示,大量灰鯨死亡原因不一定是營養不良,可能也與磷蝦油無關。陳德豪直言,灰鯨主要是以端足類甲殼動物為主食,百分之九十的食物組成都不是磷蝦,有可能是因受氣候變遷導致異常死亡。



    曾鉦琮強調,單純從鯨豚大量擱淺,很難判斷確切原因,但磷蝦捕撈確實會影響鯨豚生活。以台灣擱淺鯨豚為例,每隻豚鯨死因都是綜合性,像是近年來地球暖化、海水酸化、海洋垃圾問題增加,甚至棲地受破壞、商業捕撈等等,再再影響海洋環境,豚鯨等海洋生物生存也日益艱辛。



    他指出,儘管灰鯨復育有成,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上也並非保育類,但數量其實還是不多。陳德豪則表示,現在全球暖化的情況下,極端氣候變異越來越難預測,就算專家持續關注灰鯨,仍無法確切掌握確切數量,甚至可能錯估野外族群量,忽視生物滅絕。



     

    周筠羚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