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殯拆除2-2】殯葬設施跟不上逐年增加的死亡數 已成「人生終章」新難題

    2024-04-08 08:10 / 作者 洪敏隆
    板橋殯儀館位在板橋市區,究竟是要原地改建或遷移,爭論不休。陳品佑攝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將拆除,同樣位於市區繁華區的新北市立殯儀館(板橋殯儀館),究竟是要改建還是遷移,爭論將近20年仍未休。隨著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死亡率逐年攀升,殯葬設施的需求也將逐年增加,然而,不論是設置殯儀館或火化場,在台灣各地都被民眾視為嫌惡設施抗爭而無疾而終,在安居與安葬間的角力,也成了「人生終章」的另一個難題。

    新北市設籍人口超過400萬人,僅板橋一處殯儀館,館內10個禮廳、12座火化爐,比台北、桃園都少,因為殯葬設施不夠用,「殯葬會館」林立在板橋殯儀館周邊的新海里,甚至很多是設在住宅社區或大樓裡,供喪家設靈堂、辦法會等服務。

    類似像板橋這樣情況,在全台很多殯儀館周邊都會出現,雖然多數可能都不合法,但是可以紓解民眾喪葬需求及公立殯儀館禮廳客滿的難題,縣市政府往往消極性的不告不理,或是定期象徵性的開罰,卻讓周邊住戶是苦不堪言。

    「小時候讀《孟母三遷》,以為那只是故事,但是在新海里生活就會發,真的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遠。」新海里長宋靜庭說,每天夜晚隨時傳來一陣陣引魂的搖鈴聲,24小時都有人在為亡者拜飯或辦法會,里內禮儀公司、棺材店、金紙禮品店林立,還有煙害、噪音污染及交通壅塞等問題,里民身心靈都嚴重受創。

    緊鄰板橋殯儀館是密密麻麻的殯葬業者。陳品佑攝


    宋靜庭在今年(2024)3月發起「新北市立殯儀館重建千人連署行動」,3月19日在板橋區公所的行動治理座談會上,遞交全里逾三分之一人口共1346份連書署給新北市長侯友宜,要求板殯改建。

    自前台北縣長周錫瑋開始,就已經討論板橋殯儀館未來量能不足問題,著手規劃遷移或新建「新北第二殯儀館」,但是歷經朱立倫、侯友宜兩位共4屆新北市長,不論是選在三峽或五股,都遭到地方強烈反彈,胎死腹中。

    板殯嫌惡設施趕不走 退而求其次希望先優化

    「我們家不要的垃圾,丟到別人家有辦法嗎?人家可以接受嗎?」宋靜庭點出現況的問題癥結,她認為最重要是回到「量能不足」的根本問題,「這是沒有辦法消失的行業」,不是移到哪裡,問題就會消失,既然政府無法搬遷,可否先在地優化?

    宋靜庭說,板殯原地改建,擴充量能,引導業者進駐,在合法環境生存,接著政府不管是要用蘿蔔還是棍子,才能夠達到效果跟目的。她希望市府真的能夠大刀闊斧做點事,就像她向侯友宜陳情說「殯葬設施量能不足,不是新海里或板橋區的問題,而是新北市的議題」,一直不積極處理,犧牲的只是當地民眾,「我們要的只是和解!」

    板殯因量能不足,靈堂多設在周邊,圖為引禮法師帶領家屬過馬路。陳品佑攝


    新北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孟宗說,新北人口多達400萬人,只有一個板殯,儘管佔地比北市一殯還要大,處理量能卻較小,因為10個禮廳常客滿,導致周遭私人營業會館愈來愈多,原本多在新海路、長江路一帶,現在連江子翠也有。他認為新北幅員廣闊,應該增設才符合需求,但一直遭到其他地方反對,在板殯有增建空間下,應先改建提昇原有板殯量能。

    不過,新北市議員周勝考對於原地改建持反對意見,指市府在2010年完成「第二殯儀館規劃設置可行性評估案報告」,建議增設殯儀館,民政局也編列第二、第三殯儀館新建招商專案管理費用預算,但2012年7月,卻以地方反對為由撤案,也沒替代方案。他強調只要板殯改建,後續就不可能遷移,因此反對到底。

    侯友宜在接下宋靜庭連署書時,面對媒體詢問曾回應「該面對就面對」。不過,在其他民代表達反對後,市府回應也變得保守,新北市殯葬管理處回應,板殯改建或遷建,將廣納各方建議評估最佳方案。

    跟板殯一樣,究竟是要現址改建還是遷移爭議,台灣許多縣市也都曾上演。例如啟用已半世紀的台中市北區崇德殯儀館,因為設備老舊、動線不佳、治喪空間不足,是否要改建或是遷建,也因為在地民眾意見不一,遲遲無法定論。

    殯葬業者緊鄰板橋殯儀館。陳品佑攝


    台中推老舊殯儀館改建 用「全體」民意堵「在地」反對

    不過,去年(2023)台中市政府採用民調方式,不是只詢問「在地」市民意見,而是「全體」市民意見,民調結果台中市民支持原地改建是45.8%,支持搬遷為18.1%;即使樣本範圍縮小到北區,支持原地改建高達47.7%,支持搬遷的僅21.1%。因此台中市長盧秀燕去年宣布,崇德殯儀館將在毗鄰的五義停車場就地改建為地上5層、地下3層建物,並在今年已編列經費做改建可行性評估。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年8月出版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 (2020 至 2070 年)》報告資料指出,台灣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超過 20%),雖然隨著國人生活水準與醫療技術、公共衛生等持續進步,標準化死亡率會由2020年的7.9‰,預估至2070年將降為5.0‰,但因高齡人口大幅增加關係,預估2060年以前死亡數仍將逐年增加,2060年的預估死亡數33萬6468人將是新高。

    台灣死亡概況推估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在1996年首度統計殯儀館治喪大體數,約佔當年度死亡人數比例為3成3,2015年已突破5成為52.81%,2019年度則提升至66.36 %,顯示國人死亡後於殯儀館治喪漸為趨勢,內政部估計,若以每年增加2%計算,2026年採殯儀館治喪率為80.36%,2031年會達到90.36%。

    但是這個前提是殯儀館的量能必須充足,現況各地要新建殯儀館設施幾乎是不可能,解決量能不足的方式,都是從「平面」設計改為「立體化」以擴充空間、容量。

    國人採殯儀館治喪比例現況及推估


    然而,不只是殯儀館的改建在台灣各地遭到民眾反對,火化場、納骨塔也是民眾嫌惡設施,想要新建或擴建都相當困難,像是彰化縣歷經5任縣長、將近30年的時間找地興建火化場,卻因為屢屢遭到民眾強力反對而胎死腹中,也使得彰化至今仍是全台唯一沒有火化場的縣市。

    地方殯葬設施的需求壓力與日俱增,以火化設施為例,台灣殯葬的火化率從1993年的45.71%,提升至2019年的98.70%,顯示國人死亡後大體採火化方式處理已成常態,但是內政部在2019年委託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楊國柱所做的「我國殯儀館(禮廳、靈堂、豎靈區及冰櫃)及火化場(火化爐具)供需調查研究」顯示,不只是彰化縣無火化場,新北市及屏東縣現有火化服務供需量,可能將分別於2026年及2033年呈現失衡。

    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缺口,部分地方政府都有滾動檢討,未雨綢繆的計畫。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陳智豪指出,台北市目前火化最大量能是3.5萬具,去年是2.9萬具,今年預估約3萬具,評估還有3到5年時間可以籌備擴增火化設施,可以銜接未來需求量。

    火化設施不足是台灣未來挑戰,圖為台北二殯等待火化區。陳品佑攝


    以六都來看,新北不只是火化場量能恐將在未來不足,現有禮廳跟靈堂都不足夠,冰櫃在2030年也可能供給不足。台北市的靈堂、豎靈區,在2028年也不到2成,無法應付重大事故突發需求,2035年甚至低於需求量。桃園及高雄也有靈堂不足的問題。

    內政部民政司說,為引導地方政府就轄內殯葬設施量能作整體性檢視,從2022年開始展開為期4年的改善殯葬設施計畫,審查各地方政府提報需求計畫,採競爭型補助地方政府設置殯葬設施,目標是在4年內增設23具火化爐具、汰換40具火化爐具、增設90間禮廳及430屜冰櫃。

    六都現有殯儀館及火化場服務量能


    淨化殯葬習俗 換取在地民眾支持

    面對殯葬設施改建或擴建遇到地方反對抗爭,吳孟宗認為要像鄰近日本等國家,要讓民眾對於殯葬設施不會看待那麼恐怖,這個前提是「殯葬習俗淨化」到不要擾民,避免陣頭等製造噪音或交通阻礙等情況。

    吳孟宗感嘆,在台灣礙於選票,政府不願意做壞人,不敢推動改變習俗亂象,可是以前喪事是葬儀社怎麼說,家屬怎麼做,現在是家屬怎麼說,葬儀社配合辦喪事,民眾思想已經改變很多,唯有推動讓殯葬「淨化」,民眾接受度自然能提高,才能解決殯葬設施不夠用的問題。

    在板橋殯儀館,民眾準備送家人最後一程。陳品佑攝


    板殯送行者的後走廊,盡頭為在板殯已久的地藏寺。陳品佑攝


    冬瓜行旅社長郭憲鴻(小冬瓜)說,未來長遠努力方向是喚起社會大眾對治喪品質的重視,必須要改變治喪文化,深思是否一定要在殯儀館辦告別式,還是可以在辦完後事再辦追思會?或是用「時間換空間」,從原本辦喪事的一個月、半個月、10天是否縮減到像日韓的3天?

    但是小冬瓜也強調,改變治喪文化,要讓民眾接受,必須歷經不算短的時間努力,例如當初推動「土葬改火化」,起初長輩也都反對「不要被火燒」,這需要漫長時間去改變、去減少摩擦,在過渡期如何滿足民眾治喪需求,還是要有充分的治喪空間,也是政府責無旁貸必須重視的議題。

    在安居與安葬之間,如何尋求都能安心的做法,這「生死難題」是未來必須更積極面對,也要好好深思的課題。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