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Elanor Wang專欄│長大後才了解 媽媽每週帶我們喝下午茶的原因

    2020-05-29 11:44 / 作者 陳玠婷

    不知從何時開始,「生活中的儀式感」時不時地從各個角落被召喚出來。



    「儀式感」是什麼沒人說得準,從喜歡的工作室訂束鮮花、為新衣服選條領帶、配合季節琢磨房間配色⋯⋯某種程度來說,儀式感就是把人們都想好好生活、小確幸之類的雞湯文老酒新裝,而被這話術召喚的人們,極度渴望在漫長的日子和微薄的薪水中偷些空隙做點小事滿足心靈。



    說得有點壞心眼了。

    Elanor很懷念小時候與媽媽一起準備下午茶的時光。圖片來源/pixabay

    媽媽對生活細節的講究 影響我很多

    下午茶(Low Tea)無非也屬於儀式感的分支,原本只是英國貴族為了填補晚餐前飢餓的味蕾,幾百年後落地台灣,從仿傚William Morris纏枝花卉的裝飾風格開始,逐漸演變成某種隨意的、屬於朋友三兩成群打發午後時光的方式。每個假日的午後,咖啡和甜點店外總是蜿蜒著人龍,等待屬於一週生活魔法降臨。



    我家附近有幾間著名的甜點店,看著人潮倒是懷念起我媽了。那個帶點大小姐氣的女子,即將年方耳順了但走在街上人人還是喚著她未婚時的暱稱。她懂得吩咐熟識攤商為她包起只屬於她的筍粽、知道該怎麼交代師傅修改洋裝版型才能準確貼合,在我們還是幼獸尚未幻化人形時,每個週日,她總指揮若定地要我們打下手幫她準備下午茶。

    William Morris的經典圖騰,讓下午茶甜點的講究、層次感更好了。圖片翻攝/IG_lafilledeminos

    那時家裡有個三層午茶架,我不太懂她為何會收藏這種東西在她的瓷器櫃裡,說不定是喜歡那帶點洋氣的不實用。三層架午茶的通常是鹹味三明治坐鎮底端,英國人愛吃三明治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每個茶會、研討會都擺了滿滿的三明治,亞洲學生總苦著臉,私底下和承辦說下次預算不如就通通換成紅酒吧。在三明治家族琳瑯滿目的風景中,我特別喜歡蛋沙拉三明治,雞蛋整顆煮熟剝殼用叉子弄碎,混入馬鈴薯泥、蛋黃醬和些許黃芥末醬攪勻,夾在土司中間大口咬下。懶惰的話,台中人強烈推薦洪瑞珍三明治,酸酸甜甜的美乃滋火腿三明治,切整擺盤即可。

    媽媽擅鹹食但不諳烘焙(不幸的是我也遺傳到此特點),於是第二層的司康和最上層的手指甜點都外包,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幼獸們在西點店冰櫃前為了這顆草莓飽滿、那個巧克力華麗而猶豫不決,小腦袋晃啊晃地想著甜蜜的煩惱,媽媽轉身挑選著她鍾愛的司康,務求顆顆蓬鬆扎實。最後蹦蹦跳跳地回家,細細以戰利品妝點桌面(中間可能會因為美學不同吵架,這小事),再眼巴巴等著爸爸將熱騰騰的茶端上。



    長大後才理解養三個小孩所費不貲,而為生活奔波操勞的週間,爸媽只想在週末時賴在家中一動也不動,緩緩將力氣儲備,出門玩在這種狀況下反而成為負擔,簡單豐盛的下午茶,反而誤打誤撞成了孩子們每週最期待的事。



    搬到英國後不免被朋友拎著跑遍大大小小下午茶店,評點司康夠不夠鬆軟、果醬是不是合格,更多時候餐點中規中矩,求得也不過是那三層架和裝潢堆疊起的迷離情調。我偶爾會想起我媽,老實說她烤的餅乾肯定不比專業,但那段繞著她轉期待下午茶反而塑造我對生活儀式的最初想像。

     

    英式三層下午茶,司康、三明治與蛋糕們都有很多與家人的回憶。圖片翻攝/IG_smartpoints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