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吃經典台菜、聽那卡西,體驗只有台灣才有的酒家菜文化

    2018-11-15 00:00 / 作者 鬆搗菜菜子

    你或許聽過酒家,但有聽過或吃過酒家菜嗎? 



    「酒家」二字難免讓人有過多聯想,但先別急忙撇清,畢竟在時代演變下,酒家菜早已昇華為一種飲食文化。尤其近幾年,餐飲界吹起復古風,這項文化也跟著許多老台菜餐廳復甦、飯店復刻企劃而重新受到注目,甚至在今年推出的第一本台北米其林指南手冊中,也有不少酒家菜餐館之身影。



    今天讀完它的歷史起源,趕快安排一場酒家菜巡禮吧!絕對讓你那頓飯吃得有津又有味。

     

    酒家娛樂方程式的形成:美酒、美食與美人

    早在清末時期,台灣已出現酒樓,不過是在1895年起,展開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酒樓風氣才更形興盛。彼時,日本人能享用到的在地料理,多為在酒樓嘗到的宴席菜,為了區分日本料理以及在台灣所吃到的料理,他們特以「台灣料理」稱之。



    也因為日本文化的加入,這時的酒樓逐漸定型為人們現今認定的「酒家」定義──精緻兼具彭湃的菜餚,廣納了閩南、廣東與江浙,以及後來加入的日式菜系特色;還加入了日人引進的「酌婦」,也就是陪酒女郎的服務,以及那卡西(日文「流し」音譯)的歌藝演出。



    如此兼具美酒、美食與美人的娛樂方程式,讓酒家成為政商名流們談生意、應酬的首選,尤以台北大稻埕、北投發展最盛,甚至活絡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雖1990年後實施廢娼制度,使得酒家業逐漸蕭條,但席間可品嘗到的菜餚「酒家菜」依然留了下來,持續存在於各溫泉飯店、餐館中。

     

    沒吃過這幾道,別說你嘗過酒家菜

    以這樣的歷史發展來看,所謂的酒家菜,其實就是台灣宴席料理(台菜)的一種,除了有炒熱氣氛的那卡西可聽,它與一般的宴席菜有何分別呢?



    除了講究用料與盤飾是酒家菜必要條件,這一世紀以來,大廚們不斷創新與精進,為這項飲食文化增色不少,有幾道經典也成了酒家菜招牌。



    像是七仙女轉盤,選用分為七個格子的圓盤,分別擺進七種食材不重複、烹調方式與風味也不能相同的菜色,涵蓋山珍海味,有表吉祥之寓意,同時也考驗大廚,如何使出渾身解數,是道能顯現出真功夫的冷盤。



    另一道經典湯品魷魚螺肉蒜,主要食材為螺肉、乾魷魚與蒜苗。據說,其中的螺肉必須得選用罐頭,且將罐頭內的湯汁一起倒入熬湯,才夠到「味」,可是與今日追求食材新鮮的美味宗旨大異其趣。至於箇中滋味如何?就待你親自品嘗看看囉!

    鬆搗菜菜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