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這6類人全麻手術風險高!台大醫院用這招有效降低併發症、住院天數

    2024-03-19 10:32 / 作者 胡順惠
    台大醫院今召開全麻手術安全展記者會。胡順惠攝
    據2021年衛生福利部健保醫令申報量,台灣全身麻醉手術者達240萬例,其中台大醫院就佔3.6萬位,以「急重難老病衰」6大病患為是高風險族群,佔比約2成左右;台大醫院麻醉部醫師劉治民表示,麻醉手術朝向精準醫學邁進,目前聚焦在「術前評估」,讓病患術前就有營養師介入,提供病患在等待期能進行營養改善,因為有衛教知識等術前功課,可降低手術併發症,讓病患術後能更快恢復日常吃、喝、睡等作息。

    面對麻醉手術,許多民眾會對於麻醉術後無法醒來及術後疼痛等風險,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引入歐洲常見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中的「就醫三問」與術後加速康復(ERAS)療程,讓醫師依照患者情況,與專業的跨領域團隊制定出個人化的手術全期規劃。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葉育彰指出,有民眾可能因此不想進行手術治療,因此住院前可幫協助病人為手術做最佳的準備,術中以精確監控適時調整麻醉劑量,幫助術後迅速恢復肌力,以及術後大幅減少不適感,達到有效降低全麻手術風險。

    劉治民也說,台大醫院是後送醫院,因此「急重難老病衰」病患佔比相對其他醫院高,一個月需要全麻手術的病患約有3千多位,這6類高風險病患就佔2成,這幾年朝向精準醫療邁進,其中發現麻醉最欠缺的就是「術前評估」,常常病患得知要進行麻醉手術會產生焦慮,回去等待2週回來突然暴瘦,因此術前評估就相當重要。

    台大醫院麻醉部醫師劉治民。胡順惠攝

    劉治民說,術前評估就是提供民眾營養改善等衛教知識,針對個別病患提供個人化的營養建議,平常要如何吃才能均衡,就是讓病患在術前有「功課」,因為更了解相關資訊,也能降低病患的焦慮程度,不僅能讓病患因為無痛提早復健,更快恢復吃喝睡等日常生活,也能降低相關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無力、低體溫、意識恢復緩慢、術後噁心、嘔吐、進食緩慢等。

    全球都邁入老年化社會,除了大家常聽見的高血壓、糖尿病,劉治民指出,還有術前「肌少症」,台大可以精準評估出肌少症,因為是麻醉手術中的高危險群,能讓復健跟營養團隊早期介入,台大有全球唯一手術後急性病房心肺復能儀器,結合物理治療老師,讓病患術後恢復迅速恢復體力。

    術後加速康復(ERAS)療程中,劉治民說,以往各科專注於個別專業,較缺乏橫向連結,透過療程整合個管師、外科、麻醉、內科、復健、營養、物理治療,再透過品管中心整合,經統計,發現確實可降低病患術後併發症、住院天數可降低1成、病患滿意度也提升。

    至於療程是否自費?劉治民指出,其中6成是基於健保可提供照顧,但也有少量需求無法涵蓋,這時就牽扯到醫病決策共享,希望打造符合病人個人需求的醫療照顧,目前先朝最大效益的高危險群努力邁進,每年約能收治超過一百位病患。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