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新聞:要更多綠能還是糧食 中國開發計畫陷兩難

    2022-08-12 16:31 / 作者 林宜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曾表示,中國致力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自此,中國這兩年的太陽能、風力發電蓬勃發展,地方政府也願意批准更多大型綠能建設案。然而,面對洪水、乾旱、糧食供應問題,中國當局不得不思考自己能夠承受多少農田流失的現實問題。



    彭博新聞10日報導,疫情大流行、極端氣候,挑動中國對糧食供應中斷的敏感神經。考慮到全國有14億人要養,而良田相對有限,人口稠密的中國東部、中部省分一些沃土已經被都市化的浪潮吞噬;要維持生態和糧食安全,新的大型太陽能發展計畫受到越來越多審查。




    圖片
    中國青海省太陽能電廠附近支撐超高壓電線的輸電塔。彭博新聞




    中國是世界目前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製造國,有6.79億瓩太陽能與風電、3.9億瓩水力發電,自2020年以來,太陽能和風電產能增加逾20%。中國的目標是2030年達到12億瓩綠能,地方政府的擴張計畫可以使中國提前5年達標。



    然而,5月時,中國水利部發布新規定,為防止生態被破壞、及防洪設施受損,禁止在一些水道、湖泊、水庫上進行太陽能和風電建設。自然資源部等其他單位也在考慮,要禁止在耕地、森林等進行新的太陽能建設案。



    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進行管制,江蘇省以「違建」與「影響洩洪」為由,下令拆除一座湖上太陽能廠,這座太陽能廠發電量100萬瓩,但占了湖泊面積70%。



    金融數據公司路孚特(Refinitiv)分析師秦炎(Yan Qin)表示,發展可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政治成就」,所以有些政府一味開發太陽能和風力,「有些開發案無可避免地違反了生態保育、耕地保護的規定」,環保部門也注意到問題,致力進行監管。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則認為,中央對耕地的關注,代表今年之後,中國中部和東部都不大可能有公用事業規模的發電廠開發案,未來3年的可再生能源建設都會集中在北部和西部沙漠,「只要是涉及土地的政策,都明顯有向保護糧食生產的方向傾斜」。



    綠能西移



    官方方針轉變為優先種植作物,可能促使太陽能和風電開發商採取替代策略,其中一種方法是將可再生能源整合到農場裡,達到不影響糧食生產的效果,例如將太陽能板安裝在農舍或牲畜棚子的屋頂上、慎選風力發動機的位置等。中國去年啟動屋頂太陽能計畫,目標是2025年太陽能板覆蓋一半以上的新公共建物和工廠。



    另一種方式是綠能西移,使用中國西部人口較少的地帶、農業效益較低的山區和沙漠、或廢棄礦坑等已經失去用途的土地。中國已開始在這類土地建置1億瓩的太陽能和風電,主要是在沙漠,預計到2030年再增設45億瓩。



    戈壁沙漠是太陽能開發商相當關注的地區。戈壁沙漠橫跨中國北部和蒙古邊界,地價便宜,風力和陽光皆充足,最大的問題是運輸電力成本高,因為距離中國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有好幾千哩遠。



    為了開發偏遠地區的發電潛力,中國正在全境內大力建設新的輸電線路,目前全中國有33條超高壓電線,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投資3800億人民幣(約1.7兆元台幣),欲在2021至2025年再增設38條超高壓電線。



    彭博新聞指出,以上這些解決辦法,理論上很好,但實踐起來則不一定。路孚特分析師秦炎指出,錢總是會「流向最賺錢的行業」,地方政府很清楚,比起種田,把土地給能源開發商,可以得到比較多收益,因此當中有很多弊案或違法事項。



    例如今年稍早,中國河北省行唐縣村民與太陽能公司發生衝突,當地政府為了20萬瓩的「太陽能農場」強行租用農田,太陽能公司的人將6.7公頃即將收成的麥田全剷平,引發農民憤怒;由於事件鬧大,該公司的專案負責人被拘留,縣政府須進行檢討,村鎮黨委書記被免職、或受黨紀處分。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