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安法寒蟬效應 師生感嘆香港學術自由與優勢地位皆已消失

    2023-12-14 21:54 / 作者 莊蕙嘉
    香港中文大學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是重點抗爭地區之一。美聯社
    中共2020年6月底通過港版國安法後,便從各方面擴大箝制香港的力道,包括高等教育學府。有教授感嘆,現在的香港已經沒有所謂的「紅線」,因為打壓無所不在。

    在港教授「當局要追殺你,任何事都能成為理由」

    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一位不願具名的30多歲人文科學教授,他說:「如果他們要追殺你,任何事都可以當成藉口。」

    這位教授說,他最大的噩夢是北京支持的媒體點名批判,這可能會讓他失去工作,甚至是失去自由。許多學者和學生皆以匿名方式接受BBC訪問,因為他們實在太害怕了。

    這股恐懼氣氛早已彌漫全香港的大學與學術機構,即使此地曾經擁有首屈一指的師資、世界級圖書館與典藏,如今這些光環已在國安法的陰影下褪色。就算是做與中國有關的研究,也不等於擁有學術自由。

    根據官方統計,2021至2022學年,香港8所公立大學共有超過360名學者離職,7.4%的流動率是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最高。而自2019年以來,外籍學生就讀率減少13%。

    外籍教授:香港的自由氣氛已經消失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奧特曼(Stephan Ortmann)說:「原本存在的自由氣氛已不復見,人們都很憂慮。」他指出,許多同事都選擇離開,而還留在這裡的也小心翼翼;他也聽說,有教師把課程中有關香港或中國的教材全部移除。

    2011年到香港教書的奧特曼表示,對於香港失去成為中國學術中心的地位感到失望,「它提供難與匹敵的資源,如今這些資源已經消失,香港也不再那麼重要了」。

    他說,光是「中國專家」就可能成為目標。奧特曼說:「我的一個同事是中國研究學者,他從內地入境香港時在邊境關卡被攔下來,盤問了4小時。」

    港版國安法賦予政府無限制的權力,不論是學者或普通百姓,只要言論或行為被政府視為有分離主義或顛覆傾向,就會被盯上。

    國安法實施後,幾乎已見不到公開示威或表達異議,公立圖書館內被政府認定具有「不良意識型態」的書全部下架;電影上映前必須經過當局嚴客審查,民主派人士更是無一倖免,不是坐牢就是流亡。

    曾是反送中運動聖地 香港中文大學氣氛丕變

    香港中文大學自2021年開始實施檢查制,入口處有7名警衛把關,師生和訪客皆需在門口崗哨出示證件受檢。一名畢業生說:「感覺非常不一樣了。」

    香港中文大學曾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主戰場之一,抗議群眾和鎮暴警察在校園內激烈衝突,汽油彈、磚頭、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齊飛。曾是學生表達心聲的「民主牆」,2021年年底時已經清空所有標語與便條;校內文化廣場的香港民主女神像,原本是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象徵,也在同年的耶誕夜清晨被拆除,下落不明。

    一名中大學生說:「朋友和我都覺得很無助,我之所以選擇主修社會科學,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場社會運動...我想要學習更多、貢獻更多,但是現在能做的事不多。」

    這名不願具名的學生說,他現在會避開可能有些敏感的課程,例如中國政治與歷史,他也擔心自己的研究論文可能外洩,儘管校方再三保證會保護學生的隱私。他的焦慮並非毫無根據,因為港府設立一支熱線號碼,任何人都可以舉報違反國安法的人事物。

    這名學生說,有一些朋友從大學退學、移居英國,是14萬名申請英國特殊簽證的香港人之一,還有人也在準備離開。

    來港4年保持低調仍被盯上 知名華裔學者遭拒簽及解聘

    國安法實施後離開香港的一名中國專家說:「香港曾是西方以外,有潛力向上發展、成為優質學術中心的地方。20年的努力被(國安法)一手粉碎,令人傷感。」

    華裔加拿大籍學者何曉清2019年7月到香港教書,當時反送中運動剛開始不久。出生於廣東的何曉清曾參加廣州的八九民運,在港4年間她保持低調,但終究被中共盯上。今年2月,《文匯報》稱她是西方代理人。

    何曉清申請新的香港簽證,在拖了快一年後今年10月遭當局拒發,數天後她被香港中文大學解聘。

    香港特首李家超說,拒發何曉清簽證是經過例行審查過程,「找出可能造成安全及犯罪風險者」。何曉清說:「我為這個城市和人們感到難過,而且會有嚴重且廣泛的影響。人們會問『我還能在香港繼續學術工作嗎?我能教什麼?』」

    何曉清說,香港人的溫暖與支持撫慰了她的心,「總是會有黑暗的時刻,但公民社會只會在人民放棄時死亡。我們不該放棄香港」。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