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研究:極端濕度下 30度出頭就可達致死門檻

    2023-08-09 21:41 / 作者 中央社 國際中心
    德國法蘭克福郊外一名跑者在剛日出的時段慢跑,攝於2022年7月18日。美聯社
    科學家已經確認人類能夠生存的溫度和濕度組合的最大極限。不過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高溫加高濕致死的門檻比過去的認知明顯低上許多。

    法新社報導,原本科學家劃定的界線是攝氏35度高溫、濕度100%的「濕球溫度」(wet bulb temperature),在此情況下即使是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也只能忍受6個小時就會喪命。

    但新的研究顯示,氣溫僅在30.6度時,在100%高濕度環境下,已經開始會讓身體健康的年輕人承受不住。

    汗水是身體降溫的主要工具,但是在濕度過高的情況下,汗水將無法從皮膚上蒸發,最終會導致中暑和器官衰竭而死亡。

    承受高溫能力原本就因人而異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芮孟(Colin Raymond)告訴法新社,超過所謂濕球溫度35度臨界極限的情況曾經發生過約十幾次,主要是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

    芮孟領導關於這個主題的一項重要研究。他表示,那些情況沒有任何一次持續超過2小時,這意味從未發生過任何與人類生存極限有關的「大規模死亡事件」。

    專家表示,並不是極端高溫接近這個程度才會致命,而且每個人的耐熱臨界點都不同,取決於他們的年齡、健康狀況及其他社會經濟因素。

    例如,去年夏季歐洲估有超過6萬1000人死於高溫,但是歐洲濕度很少達到足以構成危險的濕球溫度。

    理論上,濕球溫度35度便是人體生存的臨界值,意味35度乾空氣與濕度100%,或46度乾空氣與濕度50%的組合。

    攝氏30.6度、濕度100%就開始會讓核心體溫接近失控

    為了針對這項極限進行測試,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研究人員對高溫艙內健康年輕人的核心溫度進行量測。他們發現受測者在濕球溫度30.6度時達到「臨界環境極限」,這遠低於之前認為的35度。

    人的核心溫度開始升高時的溫度和濕度組合稱為「臨界環境極限」。

    研究團隊估計,如果受測者身處「臨界環境極限」情況下5到7個小時,將會達到「真正危險核心溫度」。

    歐洲聯盟監測機構昨天證實,上個月是有紀錄以來最熱月份。隨著全球氣溫攀升,科學家警告,危險的濕球事件將會變得更為普遍。

    芮孟表示,濕球事件過去40年發生的頻率至少翻倍,他認為這類事件增加是人為氣候變遷造成的嚴重危害。

    芮孟的研究預測,如果地表均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2.5度,那麼濕球溫度「經常超過」35度的情況未來幾十年將會在全球各地數個地點發生。
    中央社,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