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德國廠確定 彭博專欄:台積電踏上原本無意要走的全球佈局之路

    2023-08-09 12:10 / 作者 林宜萱
    2023年7月28日,在新竹舉辦的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落成典禮。路透社
    台積電昨(8/8)確定將在德國德勒斯登設廠,未來在台、中、美、日、德都有工廠,遍及三大洲。彭博新聞今刊出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撰文指出,台積電3年前還是全球產能最集中的科技巨頭,現在卻逐漸成為廠區遍布地區最多元的公司之一,而這並不在計畫之中。

    高燦鳴寫道,有了在美國鳳凰城、日本熊本、德國德勒斯登的新廠,台積電的海外擴張規模將和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電子分庭抗禮。台積電1990年代首赴美國華盛頓州設立了一個小廠,但那並不是一個很成功的故事,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在那裡遭遇了成本、人力和文化問題,是個惡夢。

    對於接單製造的晶圓代工廠來說,將所有廠房集中,向來是個優勢;研發廠與製造產線的緊密關係,讓工程師能有效率地往來於產線之間,助台積電在這高風險的產業中成為靈活的供應商。如果晶圓廠遍布世界各地,可能會降低這項優勢。

    2020年5月,台積電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真正跨出全球擴張的第一步。且兩年後加碼,宣布會在亞利桑那州設第二個廠,總投資額達到400億美元。

    2021年,台積電與日本索尼集團(Sony Group Corp.)合資在熊本設廠,更將台積電帶往了新方向。台積電不再是獨資擁有工廠,索尼將擁有熊本廠20%股份,日本電綜公司(Denso Corp)也將擁有10%以上。

    德國德勒斯登廠延續了這條合資路線,成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很大原因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汽車零件需求。台積電會投資35億歐元,擁ESMC 的70%股份;德國博世(Robert Bosch GmbH)、英飛淩(Infineon Technologies AG)、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各持股10%。加上債券、德國與歐盟資助,德勒斯登廠總資本額約110億美元。

    高燦鳴指出,自張忠謀30多年前創辦台積電以來,台積電一直迴避股權合資,以便保有完整的決策與主導權,而今「全球風向已經改變」,現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沒有太多選擇,只能設法適應。台積電資產負債表穩健、現金流穩定、信用評級高,想在海外設廠也不需要客戶或政府給它錢。

    但它當然需要有人買進。這些與總部差了好幾個時區的遙遠廠房,需要穩定的訂單、第三方的承諾,才能保障營運成功,因此讓索尼、英飛凌、恩智浦這些公司參一腳,確保它們也會感受到切身的利害關係,當地政府的參與則有助於台積電獲得政治和經濟支援。

    劉德音上月表示,亞利桑那州廠開始量產的時間將延後一年至2025年,因為有必須處理的當地法規和人力問題。台積電上週與亞利桑那州長霍布斯(Katie Hobbs)簽署協議,將遵守比美國聯邦法規更嚴格的勞動安全規定,這顯示台積電必須不斷調整運作來適應變化多端的監管環境,與薪資、工作條件相關的勞資糾紛隨時可能爆發,而在台灣很少會發生這種局面。

    不過,美國廠和台灣廠的成本差異不斷擴大,亞利桑那州產的晶片未來售價可能較高。日本熊本廠仍定於明年年底量產,很可能會加蓋第二座晶圓廠。

    雖然這些海外新廠共要燒掉600億美元,但產能只會佔全球10%不到。文章指出,「不是每間晶圓廠都是一樣的,在可預見的未來,最好的技術會留在台灣,德勒斯登和熊本廠都只用較舊的技術──不過這還堪用,因為汽車晶片並不需要太高端」。

    而這些外國夥伴也沒有抱怨的理由,它們可以入股、獲得它們需要的產線和專業知識;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可以對選民宣傳,它們成功把全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公司帶到國內來了。

    台積電也會是贏家。5年前,公司曾表示歐盟正在調查半導體業界的「反競爭行為」(anti-competitive practices),據報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有相同動作。這些調查後來沒有下文,但現在台積電正努力去這些地方設廠,美國與歐盟監管機構要是此時指責台積電是掠奪性的科技巨頭,那不就很尷尬。

    海外設廠也可以駁回競爭對手對於台積電過度集中的批評,很難再用這個理由遊說客戶和政府放下對台積電的執著。現在,台積電正在各地為大家服務。半個世界的人都在用台積電晶片,而台積電唯一要付出的回報就是更全球化一點。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