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到1年 卡達與中國簽署第二份27年期液化石油氣合約

    2023-06-21 12:22 / 作者 林宜萱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示意圖。路透社
    阿拉伯灣的卡達去年11月與中國石油化工公司(中石化,SINOPEC)簽署27年期合約,中石化每年採購400萬噸液化天然氣;不到1年,卡達本月20日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又簽了一份相似的合約,顯示中國亟欲與全球主要供應商達成可確保能源長期供應的合作。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石油集團與卡達能源公司(QatarEnergy)20日簽署一年以來第二份27年期協議,每年採購400萬噸液化天然氣,並以合資夥伴的身分,獲得卡達北方氣田(North Field)擴建案其中一座液化天然氣轉化廠5%的股份。

    北方氣田是南帕爾斯氣田(South-Pars-Gasfeld)的一部分,這是全球已知最大的天然氣田。

    屬於國企的卡達能源公司一直是歐亞各國政府和能源公司爭取合作的對象,正在推動北方氣田擴建,預計需斥資300億美元,可使液化天然氣年產量從7700萬噸在2025年增加到1.1億噸,兩年後再增加到1.26億噸。

    卡達能源公司執行長暨能源部長卡比(Saad Sherida Al-Kaabi)表示,他期待今年年底前再和幾個歐洲國家簽約,目前已經快和英國、法國、義大利達成協議。卡達已和英國談判約2年,也是英國南胡克(South Hook)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最大鼓動,該接收站的天然氣可供應英國五分之一的需求。

    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上個月終於回落到正常價位,但本月再次上漲,凸顯出市場對天然氣供應情況仍處於觀望,雖然歐洲天然氣庫存量目前處於一年以來的最高位。

    卡達是近年來少數仍願意投資擴大天然氣產能的國家,因此在俄烏戰爭引發各國對能源供應的擔憂後,卡達一時成為歐洲國家擺脫對俄國依賴的寄託之一;歐洲各國在能源危機初期頻頻向卡達示好,但事實證明,各國在交易上仍然謹慎,尤其卡達經常傾向簽署超長期的合約;俄烏開戰以來,唯一和卡達簽下長期合約的歐洲國家,只有德國。

    卡達大部分液化天然氣都是出口給亞洲。台灣也是買家之一,據台灣經濟部去年2月表示,台灣的天然氣進口國有14國,澳洲佔32.2%、卡達24.5%為最多。

    卡達能源部長卡比表示,希望未來市場更多元化,卡達可以更平均地供氣給東西方國家,雖然天然氣價格已回落,但若明年全球經濟有所好轉、冬天氣候正常發揮,價格還是有可能漲上去、歐洲庫存也可能不夠用,如果採購量也不夠,「一個夏天沒存好,你可能要冷兩個冬天」。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