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古巴設監聽站震動美政壇 一文看懂中國如何在電子情蒐競賽中奮力追趕

    2023-06-15 17:14 / 作者 李寧怡
    美中對抗影響全球局勢。路透社
    美國白宮上週回應《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國早已在古巴進行對美情蒐活動,且2019年已擴大在當地設置的電子監聽站,引起許多政壇人士議論。國防與情報分析家指出,中國的軍事偵蒐網路雖不斷進化,但還須繼續發展一段時間,才能匹敵美國及其盟友覆蓋範圍廣大的監聽能力。

    外國監聽站用途何在?

    路透社訪問5位國防與情報分析家和4位外交官,他們指出,即使是在承平時期,大規模的軍事任務也需要大舉蒐集通訊和電子發射信號,也就是訊號情報蒐集行動(SIGINT,包括人際通訊情報、電子情報、量度與特徵情報系統)的一部分。

    要攔截蒐集的目標可能包括軍事將領之間的對話;一枚彈道飛彈與發射指揮中心之間的通訊;一枚衛星與其地面終端設備之間的微波訊號交換。在衝突發生時,這些訊號都能產生可用於對付另一方的資訊。

    還有退役軍官指出,即使無法將這些訊號解碼,追蹤這些通訊的數量與發送時間也能提供重要情報;雷達與干擾設備產生的電子簽名也可經由電子監聽捕捉。

    報導指出,雖然有了光纖電纜與行動通訊網路之後,訊號情報蒐集變得困難許多,但軍方仍經常使用無線電進行通訊。

    大型軍隊會有可蒐集這些訊號的船艦、偵察機、衛星甚至潛艦,但建設在陸地上的電子監聽站可以擴大監聽範圍。

    美國與盟國在全球運作著龐大的全球軍事偵察網路,包括美、英、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的「五眼聯盟」(Five Eyes)設置的監聽站,以及美國在印太區域的大量軍事設施;此外,長期盟友如台灣、印度洋的英屬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也都提供監聽能力。

    為何中國要在古巴設監聽站?

    在古巴設監聽站對共軍非常重要,有幾個原因。首先,古巴距美國佛州僅160公里,在當地設置監聽站可覆蓋美國東岸的通訊,包括軍用與民用太空發射任務,因為佛州有美國太空軍基地、也有美國航太總署(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此外佛州還有十多處陸軍與海軍基地。

    一名退役軍官透露,由於古巴接近赤道,自當地更容易監測地球靜止軌道上的軍事衛星;也更容易觀測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X太空公司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的發展。自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軍隊就廣泛使用星鏈的服務進行通訊。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澳洲國防軍學院教授賽耶(Carl Thayer)指出,共軍的偵察能力要趕上美國及其盟友仍有長路要走,但在古巴設立電子監聽站,是兩大競爭對手訊號情報戰的新戰線。

    賽耶表示,撇開監測能力不談,單單是「在美國眼皮底下」的古巴建立大型且永久性的設施,已是「重要象徵」,「反映了中國的全球野心」。

    路透社2019年曾報導,中國軍方的一座太空監測站已在阿根廷運作。

    中國已在哪些地方設立監聽站?

    追蹤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國防分析人士和外交官表示,北京當局已在中國大陸和海南島廣泛設置監聽站,但海外的監聽網路還在建置中。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18年的研究顯示,中國過去10年間在南海填海造人工島,並興建軍事設施,其中就包括可深入覆蓋東南亞的新訊號情報基礎設施。

    中國開發自己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北斗」,而不使用美國軍方研發及維護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中方也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部署大型遠洋太空測量船,此外也部署小型的海上偵察艇,以及空中預警機和偵察機。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軍事均勢》(The IISS Military Balance)報告指出,中國目前運作著207顆衛星,其中86顆用於訊號情報蒐集和預警行動。

    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22年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的遠洋測量船由持續擴大的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SSF)運作,可追蹤彈道飛彈發射和衛星。

    報告指出,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還在非洲南部的納米比亞、東非的肯亞、南亞的巴基斯坦、以及南美的阿根廷設有追踪和指揮站。

    有區域國家的外交官員指出,中國要建立全球軍事情報網路,但欠缺像美國一樣的盟友和夥伴體系,這樣的體系有助讓偵察行動不為外界察覺。

    中國還能在哪裡設立電子監聽站?

    有西方外交官指出,中國為了增設電子監聽站,可能對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國家施加外交壓力。

    美國國防部報告則列出了中國「可能考慮」建立軍事後勤設施的14個國家,包括緬甸、斯里蘭卡、坦尚尼亞、安哥拉等國。

    新加坡國防分析師尼爾(Alexander Neill)表示,隨著中國在全球擴張,新建電子監聽站的趨勢只會持續上升,「無論中國在哪裡建立新的軍事足跡,都需要建立新的訊號情報能力」。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