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能忘卻屠殺110萬人的歷史 台灣捐1150萬元保存波蘭「毀滅營」遺址

    2020-12-16 18:51 / 作者 陳玠婷

    今年是納粹德國「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75周年,該集中營位於波蘭南部,因超過110萬人在此被屠殺,被稱為「毀滅營」。



    台灣駐波蘭代表施文斌於12月14日與管理該集中營的「奧斯威辛-比克瑙基金會Auschwitz-Birkenau Foundation」簽署備忘錄,捐款約1150萬元新台幣,協助基金會運用新科技推展人權教育,以及保存大屠殺遺址。

    「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的歷史影像,目前已轉為國家博物館,開放人民參觀。(圖片來源/「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

    集中營遺址保存不再批判 而是避免重蹈覆轍

    根據奧斯威辛集中營介紹,納粹德國於1940年5月啟用,規模超過175公頃,分成三個營區「一號營區奧斯威辛」、「二號營區比克瑙」以及「三號營區莫諾維茨」,還有39個小型工廠,人體實驗室、毒氣室等等。



    在短短四年半間,關了130萬人,其中110萬名是猶太人,其餘為吉普賽人、蘇聯與波蘭戰犯,平均每日屠殺兩千多人,最後只有20萬人存活下來。



    現金的比克瑙集中營還保留當時人們因掙扎留下的指甲抓痕、被搜刮的財物、堆滿整間房的頭髮等等,所以在相關歷史當中佔有一席之地,目前也轉型為國家博物館。

    台灣駐荷蘭代表施文斌,與「奧斯威辛-比克瑙基金會」董事長賽溫斯基(Piotr Cywiński)、執行長索切維察(Wojciech Soczewica)簽署合作備忘錄,為爭取世界人權努力。(圖片來源/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

    施文斌表示,台灣的擁有崇高的民主自由,參與世界人權不遺餘力,因此非常樂意贊助「奧斯威辛-比克瑙基金會」。



    基金會董事長兼博物館館長賽溫斯基(Piotr Cywiński)則說,這是基金會第一次獲得東亞國加捐款,足以顯見人權對全世界的重要性。



    他進一步說明,75周年當天邀請集中營倖存者相聚,分享各自的經歷,「我們不是挑起歷史紛爭,而是看到現在政治氛圍之下,人類的道德感與歷史悲劇缺乏連結,人權變得岌岌可危。譬如反猶太主義竟重返歐美地區,如果大家忘紀歷史教訓,恐怕再發生難以挽回的憾事。」



    基金會執行長索切維察(Wojciech Soczewica)則說明世界變動很快,年輕世代不能遺忘慘痛的歷史教訓,一起找尋未來的答案,因此非常感謝台灣的支持,讓基金會得以推動更多人權教育計畫。

    其他贊助國家大多來自歐美國家

    據基金會公布資料顯示,除卻台灣,其他捐款國家大多來自德國、美國、波蘭等歐美國家,最知名便是美國富商、世界猶太大會主席諾蘭‧勞德(Ronald Lauder)曾協助基金會募款1億1000萬美元。



    勞德表示,每個人對歷史有不同解讀,但不能抹滅曾經發生的真實事件,因此保存奧斯威辛集中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倖存者的回憶 時過75年還無法忘記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漢娜‧蓋爾巴特(Hannah Gelbart)的祖父曾待過五個集中營,其中之一便是奧辛斯基集中營。漢娜為此採訪祖父,以及另一名倖存者薩姆‧拉斯基爾(Sam Laskier)。



    他們說,在集中營的時候每天都會看到死人,空氣中瀰漫人肉被焚燒的味道;而大部分的人到集中營只能活三個月,許多人被帶到毒氣室就再也沒有回來過,每每回想這些往事,晚上都會做噩夢。



    另一名倖存者芮秋‧歐辛茲基在奧辛斯基集中營74周年時分享,她14歲與家人被送到集中營,所有人一下火車都被趕往毒氣室,只有她尚存力氣被留下來勞動,於是她親眼看見家人送死,至今想到都無法釋懷,「直到今天我還是不懂,怎麼可以泯滅人性到這種地步。」

    集中營所留下來的物品,包含小女孩的衣服(財物之一)、用在人體身上的刺青圖示。(圖片來源/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

    更多太報報導

    癌逝六年的爸爸不忘參與他長大!青年成年當天,竟收到爸爸給10元美金買啤酒

    家長們注意了!手遊《心跳文學部》驚悚詭譎劇情在校園現蹤跡,恐造成未成年心理創傷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