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專家評選後美中台關係:木已成舟 中國只能管控

    2024-01-17 19:31 / 作者 中央社
    美中台關係示意圖。取自iStock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計畫共同主任孫韻分析,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後,外界擔憂的最糟情況正被控制,且中國今年的重點在於國內經濟恢復,雖不樂見賴清德當選,但木已成舟,中國只能管控現狀而非破局。

    孫韻16日在美國之音(VOA)中文網發表題為「台灣選舉後的美中台三邊互動」的文章指出,台灣大選凸顯內部政治跌宕起伏。但對國際觀察家來說,更重要的無疑是內部政治對兩岸關係,乃至對美中關係的影響。

    她表示,鑑於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過去對台灣現狀和政治地位的解讀,普遍存在的一種擔憂是賴清德執政後,兩岸可能會因此迅速走向衝突,由此帶來的美國武力介入最終會致使一場地區衝突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孫韻認為,就選後的走勢來看,最糟的情況正在被控制。賴清德在選舉期間,一直強調他的兩岸政策會不折不扣地沿襲現任總統蔡英文時期的政策。而蔡英文的政策是得到美方首肯與支持的,「急獨」並不是賴清德的最佳政策選項。

    她指出,任何公開、鮮明改變台灣現狀的舉動,例如修憲或就台灣地位進行全民公投,都會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所以,賴清德更有可能透過宣示性的政策表述,強調「他所認識的、台灣事實上的」法理地位。

    孫韻表示,美中之間在台灣議題上,明顯還要進行激烈的鬥爭。賴清德選舉期間的政策表述也許沒有造成中國強烈反彈,一是他作為候選人的政策表述,不能代表台灣政府的政策;二是中國擔心過度激烈的反應,只會為賴清德助選。但現在賴清德已經當選,對於台灣地位的陳述無疑成為美中關注的核心因素。

    她提到,台灣領導人通常會在就職演說中陳述自己未來4年的政策綱領,尤其是對台灣地位和兩岸關係的論述。目前美中、美台溝通的焦點,也就集中在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上。

    孫韻分析,中國當局今年的工作重點在於國內經濟恢復,因此在地區局勢和美中關係上,更有可能採取懷柔和靈活的政策。中國固然不樂見賴清德當選,但現在木已成舟,中國也只能管控現狀而非破局。在「反獨」和「促統」之間,促統是「向最好處努力」,反獨是「做最壞的打算」。

    她指出,可以想見,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會對台灣保持現有的軍事壓力,在台灣領導人「越線」時提高中國軍事反制的強度和強度。不論是軍事演習還是軍事飛越,不論是台灣本島還是離島,中國的「選項充分」。

    孫韻認為,在經濟和外交領域,中國可利用的資源更多。大選結束才兩天,諾魯就宣布與台灣斷交,時間點很明顯不是事出偶然;同時,中國去年12月就宣布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下12個化工產品的關稅減讓,選前兩天又宣布準備進一步中止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

    但她強調,不論軍事、外交還是經濟,中國採取的任何措施都不是穩賺不賠。經濟制裁最終會離間台灣民意,軍事、外交壓力也只會讓台灣民眾更抗拒統一,無利於中國最終想要塑造的「和平統一」願景。

    孫韻認為,這類軍事、外交和經濟手段都是美國眼中的「脅迫」,也是「台灣關係法」中明確規定美方需要支持台灣抵禦的內容。中國使用這類手段必將帶來美方對台灣的支持層層加碼,最終造成美中之間的惡性循環。

    她指出,這次大選是台灣選舉史上首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第3次執政的現實。在民進黨治下,台灣距離中國想要的和平統一越來越遠,但北京是否仍能拒絕與民進黨接觸?中國過去8年不與民進黨政府進行官方接觸,核心原因在於北京認為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不具備對話的政治基礎,這一立場至今仍無改變。

    孫韻分析,民進黨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在台灣內部缺乏民意支持,賴清德接受「九二共識」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那麼,兩岸想要恢復溝通交流,就須產生新的政治基礎。民進黨「放棄或凍結」台獨黨綱是其中一個選項,選前幾個月曾有美方學者呼籲民進黨接受這個選項。

    孫韻認為,雖然雙方對台灣議題有完全不同的解讀,美中對此進行對話、管控危機的意願是真實而強烈的。在美方看來,中國改變現狀的意願比民進黨更高。但美中之間就「如何定義和維持現狀」以形成更多共識,無疑對維持台海和平有正面的意義。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