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兵家必爭之氫5-5】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台灣會有氫能專法嗎?

    2023-08-23 07:20 / 作者 吳馥馨
    韓國氫能巴士。讀者提供
    國發會在2022年3月底公布「淨零12項關鍵戰略」,同時也表示我國將訂定「氫能管理專法」,然1年多過去了,除能源局在6月20日完成修法預告,將氫能納入《能源管理法》管轄之外,所謂的「專法」,都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也因此,台電在進行天然氣電廠氫能混燒測試時,引用的是內政部《公共危險物品及高壓氣體管理辦法》進行,偏向工業生產輸出使用。

    另外,為了設置加氫站,經濟部能源局日前也預告「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管理許可辦法」草案,針對用地、設備、安全距離、洩漏警報與登記,提出完整規範。預計9月底正式公告,之後就可受理業者申請建置加氫站。

    經濟部標準局則在蒐集國際上有關氫能檢驗的相關法規、法條,以建立台灣氫能運用領域的相關檢驗標準。

    為了氫能發展的「適法性」,相關部會的法規幾乎都「動起來」了,但也造成氫能法條四散在各個部會。

    日本業者強烈建議,若台決心發展氫能產業最好訂專法

    據了解,政府遲遲未訂專法的原因是,台灣氫能產業才剛起步,如今連輸儲基礎都還不確定,才難以訂氫能專法。

    但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理事長、中央大學機械系教授曾重仁表示,他年初拜訪日本時,當地業者強烈建議,若台灣決心發展氫能產業,最好是訂專法。如此,廠商只要對一部法令、一個專責機構、一站式處理;不要讓廠商一直去找對接機關,缺乏效率。

    以日本目前的作法,就是將氫能發展四散在各個法令中,例如氫能高壓容器就訂在工業安全相關法規之內,因此,在日本,若廠商要建一座加氫站,就要處理多個不同單位。

    但韓國則直接訂「專法」,曾重仁說,事實證明,韓國訂了專法後,氫能產業蓬勃發展,燃料電池車銷量為全球第一。加氫站也在數年間,從個位數變成百餘座,已追上日本。

    曾重仁遺憾的表示,我國政府雖說要訂氫能專法,但目前都沒看到在動。目前做法都只是在不同法條內做修改,像日本一樣,這就很辛苦了。

    韓國訂了全世界首創的氫能專法

    韓國政府為了布局氫能產業,於2021年2月施行了《氫經濟促進及氫安全管理法》,是全世界首創以專法作為推廣氫經濟及安全管理的政策工具。

    韓國氫能專法指出,貿易工業及能源部長要制定有效實施氫經濟的基本計畫,在氫經濟委員會的基礎上,有系統的促進氫工業發展。

    韓國政府可向氫能專業公司提供行政和財政支持,以促進氫經濟,並補貼或資助與氫能業務有關的技術開發、專業人力和國際合作費用,以及氫能相關試點項目。政府應努力確保用於燃料電池的天然氣價格穩定,以促進氫燃料電池開發和分配,並要求自由經濟區、高速公路國道、工業園區等地設置氫能燃料建置計畫。也可指定相關組織或公協會,做為氫能工業促進機構、氫能安全組織,以有系統的發展氫能工業和氫能安全管理。

    學者建議我國氫能專法至少要有二面向

    曾重仁也建議,台灣若要修訂氫能專法,至少應有二大部分。首先是政策面,最重要的是先釐清台灣氫能發展目標是什麼;目前看來,氫能的應用領域至少會分成發電、運輸、工業三塊。

    更重要的第二部分是專法內要有獎勵措施;綠能起步時,成本高、都要政府介入,因此政策鼓勵很重要。

    曾重仁以美國為例,為了鼓勵有賺錢的公司可以採購研發初期的產品,若採購氫能,可以抵稅,扣減比率甚至是支出的4倍,以展現鼓勵氫能產業的決心。

    學者建議再生能源政策應與氫能搭配

    曾重仁以發電應用領域來看,我國不該只有燃氣電廠混氫的示範案,如今台灣各地建置許多太陽光電,但大多都透過躉購機制賣回台電;也就是雖然是「分散發電、但是集中管理」,所有電送回電網,沒有自發自用。這會發生荒繆的事,一個饋線或節點斷了,電送不出去,自己發的電自己也不能用。

    因此,政策應該鼓勵自發自用,台電也該補助自發自用,因為反而降低台電電網需求,台電不用管理成本,也省掉饋線建置。

    而氫在分散式發電,也可扮演一定角色。目前,光電都是搭配鋰電池儲能,但這只是短時間儲存,大約只能使用1、2天;但若改為氫能燃料電池,可做長期間儲能,大約可延至2周到1個月。

    按曾重仁設想,如果分散式電網能與氫能燃料電池妥善搭配,一切設計得宜,一間小型工廠或工業區,可能還不需要台電供電了。

    加速推動氫能載具

    運輸上,曾重仁指出,或許在小型車上,電動車仍有其優勢;但大型車、客運,電動巴士卻有「里程焦慮」,原本可跑100公里的巴士,但因鋰電池續航力的原因,大概只能跑70或80公里;已有多家公車業者出面呼籲,業者面臨調度困難,要改用氫能巴士。

    再來是貨運業者,曾重仁說,雖然工業局已有小範圍試驗計畫,但太慢了,「不該從頭來做,國外已有的應該先引進使用,再做示範」,示範過程中再一邊發展自有技術。

    而國內也還沒注意到船舶領域,既然台灣自詡是遊艇王國,若能將氫能運用在遊艇等船舶應用上,就可以解決柴油又吵又臭的問題。

    氫能,看似離台灣很遠,但其實很近,尤其面對2050淨零排放的時間壓力,氫能已是目前公認的最佳解方,也有越來越多技術被廣泛應用。台灣的氫領域雖然處在剛開始要學走路的階段,但技術只會越來越純熟,台灣學會走路後、更要跑步跟上,才有機會後發先至。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