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經貿下一站3-1】鄧振中:貿易倡議下階段將聚焦勞工、環保、農業三議題 力拚年底完成

    2023-06-26 18:20 / 作者 吳馥馨
    行政院政委、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廖瑞祥攝
    6月1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在美國簽署;先是赴美國底特律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行政院政委、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趕赴華府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簽署後,鄧振中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剩下七個議題中,將優先聚焦勞工、環保、農業等三議題完成第二階段談判,最後再完成標準、數位貿易、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等四項議題。

    鄧振中接受《太報》專訪表示,之所以會選擇勞工、環保、農業這三項議題,是在這三個議題上,台美雙方是對等、且各自有需求的。

    其中,就「勞工」一項,做為國際品牌供應鏈的一環,台廠的生產過程都要符合勞工安全規劃;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下,減碳規則將會在「環保」章節中討論;而「農業」更是台灣農產品銷往美國市場的敲門磚。

    台美倡議下階段談判重點


    新型態貿易協定將在勞工權益與國際貿易之間求平衡

    在上一波「全球化」趨勢中,美國可謂慘遭挫敗,不僅讓製造業外移、勞工失業,更造成巨額的貿易赤字。故而美國勞工極度反對國際貿易,但美國政府也自知不能放棄外貿,拜登政府上台後,就提出「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

    然而,什麼叫「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就是美國政府試圖建立一個新形態的經貿協定,這個協定既能增加勞工福祉,同時又要維持國際經貿交往,在勞工和國際貿易之間取得平衡點。但拜登政府已上台兩年了,迄今都還沒催生任一個協定,美國自身也難免心急,各國也在觀望,什麼叫做「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

    鄧振中表示,「勞工」議題已是美國的核心政策;再從台灣角度看,一則台廠加入國際品牌商供應鏈時,要符合相關勞工權益保障規範;再則,台灣對勞工權益保障也相當重視,台美勞工權益保障意識沒有相差很懸殊。故而列入下階段的談判重點。

    行政院政委鄧振中表示,台廠做為國際品牌供應鏈的一環,生產過程都要符合勞工安全規劃。圖為2023年五一勞工遊行。陳品佑攝


    歐盟碳關稅年底上路,美國的「環保」規則是什麼?台灣不能只乾著急

    今年10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關稅將上路。但美國打算怎麼做,還是未知。鄧振中表示,雖有2050年淨零排放這項共同目標,但該怎麼做?而每個國家標準不同、程度不同,國際秩序有必要快點建立起來。

    鄧振中也說,台灣企業的觸角伸得很長,針對「環保」議題也已經超前部署了,但除了企業自身提早準備,台灣政策也要早日與國際接軌,盡快參與國際規範。

    除了現在每年會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時派一組觀察團之外,實際上該怎麼做,還是需要和主要貿易夥伴國洽談細節。

    「台灣不能只有孤零零的在場外觀察、乾著急,這也不是辦法。」鄧振中表示,有必要將「環保」議題列入台美下階段談判重點。

    行政院政委鄧振中表示,全球2025淨零排放目標實際該怎麼做,台灣還是需要和主要貿易夥伴國洽談細節。圖為中油桃園煉油廠。廖瑞祥攝


    「農業」項目是台灣農產品銷美的突破口

    但最令外界驚訝的是,一向棘手的「農業」議題,卻被列為下階段談判目標。

    鄧振中坦言,「農業」是一個很難處理的項目,農業本身不困難,但多會和食品安全併在一起討論,食品安全才是最困難的議題,「你覺得安全的、我未必覺得安全;你吃的東西和我們吃的東西也可能不同。」

    事實上,做為農業大國,美國與貿易對手的農業爭議向來不小,例如在歐盟市場也面臨基因改造、荷爾蒙等問題。

    過去,美國與台灣的農產品之爭,不外乎「兩個肉」,牛肉與豬肉。鄧振中表示,台美肉品爭議大體都解決了,已沒有太大的議題被美國「追著跑」,現在能站在對等的角度來談談台灣需要什麼。「前帳既已結清,當然也就有底氣要求他們『也要多做一點事情』。」鄧振中說。

    他坦言,過去台灣農產品出口太過依賴中國大陸單一市場,經常面臨制裁風險,常常對方一有動作,國內就忙著吃釋迦、吃鳳梨、吃石斑魚。如今,藉由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農業議題」,我們希望「把路打開」。

    鄧振中說,好的農業政策不外乎滿足國內需求、保障農民收益,只要這兩件事做好,農業政策就成功了。

    但台灣與美國經濟量體相差懸殊,農產品銷美的關鍵不是賣出多少,而是台灣能夠產多少。舉例來說,台灣向美國出口芭樂,水果到了西岸就賣光了,東岸都買不到。

    但往往農產品盛產時,價格就會崩跌;鄧振中表示,只要把那「多出的一點點」消化掉,例如銷往美國,價格就不會掉那麼多,台灣農民就不會受傷。台灣農產品銷往美國,其實就是「平衡的力量」。

    行政院政委鄧振中表示,台灣農產品銷往美國,關鍵不在賣多少,而是能調節產能過盛,展現「平衡的力量」。路透社


    剩下四議題加速談判 力拚年底APEC簽署

    至於剩下標準、數位貿易、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等四項議題,會是談判的深水區嗎?鄧振中坦言,「都不容易啦!」

    以「國營事業」一項為例,台灣定義的國營事業是政府持股50%以上者,但美方對「國營事業」的定義較嚴格,只要國家有影響力的企業都叫國營企業;美方把範圍擴大了,所以要檢查對象會多一點。

    鄧振中表示,台灣真正的公股事業不多,目前看、大約只剩經濟部所屬的油電糖水,以及財政部所屬公股行庫;前者多為公用事業,後者也沒不公平競爭的優勢。

    至於外傳年底前可望完成所有談判,並在APEC會議期間簽署。鄧振中說,「都是這樣子希望的⋯⋯現在還有半年,看看吧!」

    儘管說得保守,但他也坦言,美國確實也期待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盡快完成,尤其是當印太經濟框架(IPEF)因涉及13個國家,當中有日本高標準國家,也有其他低標國家,實力相差懸殊,談判進度不若台美兩國單純時,就會希望台美之間早日有一個成果。鄧振中透露,現在的談判情勢是「美國人也追著我們跑」;這意味著,美方也盼台美倡議早日底定。

    鄧振中表示,美國正在重建新的國際貿易規則、新標準,而台灣原本就已是高標準國家了,洽簽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對台灣沒有壞處,不會妨害經濟發展與就業,應保握契機加速完成談判並簽署。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