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離岸風電選商啟動】3-2期選商3月11日如期啟動 國產化標準改「自助餐」業者喜憂參半

    2024-02-28 15:54 / 作者 吳馥馨
    經濟部能源署能源技術組組長陳崇憲。廖瑞祥攝
    能源署預計將在3月11日(一)開始受理離岸風電3-2的選商申請案,4月10日(三)截止投標;儘管開發商大多樂見「國產化」標準從「定食」改成「自助餐」,但本土供應鏈卻憂心忡忡擔心因此失去商機。官員則信心十足,認為業者若想爭取規模經濟,一定會衝高「國產化」分數。

    疫情及戰爭讓全球原物料成本上揚,外傳離岸風電開發商正在醞釀選商期程後向推延。對此,能源署能源技術組長陳崇憲表示,沒有收到業者異議,會如期展開3-2選商。

    按照先前與業者多次溝通的結果,3-2選商規則除了獲配容量規模更大,至多可以達到1GW;國產化規則也從「定食」變成了「自助餐」,風場開發商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最有利的得分方案。

    正積極備標的台灣伊比德羅拉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忠祐在接受《太報》專訪時,高度認同這兩項更動,他認為這給開發商更大的彈性和空間。

    按能源署日前揭示,有別於以往風場獲配容量大多在600MW(500MW+100MW)以下,離岸風電3-2期的風場獲配容量為900MW,700MW,500MW,若附上2家LOI,容量可增加100MW,也就是最高上限達到了1GW。

    劉忠祐認為,通常風場開發商畫設的開發場域一定會比500MW還大,當容量量分配變得有彈性後,也較好充分運用已做好各項「前期準備」的區塊。也就是開發商可以視自身量能及規模經濟,彈性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開發容量。

    再者,有關國產化的要求,也讓開發商有選擇空間。從3-1期綁定特定項目的「定食」,及格分60分,改成滿分120分的「自助餐」(包括100分屬於製造業,20分為服務業),及格分則升高為70分。劉忠祐表示,在他看來,國產化要求沒有降低,依比例言都是60%,但開發商卻擁有了選擇哪些項目要國產化的空間。

    國產化標準增彈性 官員深具信心

    不過,有不具名的本土離岸風電供應鏈對此十分憂心,當國產化要求不再硬性,而是變得高度彈性時,風電開發商會否為了降低成本而轉向國外採購;業者先前看好風電國產化商機因而投入巨資設廠,最終會否因為接不到訂單,諾大廠房淪為養蚊子?

    對此,陳崇憲接受《太報》採訪時拍胸保證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按照3-2的選商規則,產業關聯性(國產化)分數越高,才能獲配最多的容量,開發商為了追求規模經濟,取得1GW的獲配容量,一定會衝高國產化分數。

    陳崇憲也期許國內供應鏈的目光不要只放在國內的離岸風電市場,也可以打入其他國際供應鏈。


    業者看好國產化反而能降低成本

    至於不少業者將國產化視為成本包袱,劉忠祐則認為,同樣的零組件,若能在國內採購,成本理應較低,售後服務比較快;而且,台灣規格畢竟與國外規格不同,以電力設備而言,當然越在地化越好。

    不過,若台灣本身靠進口原物料再加工者,例如進口鋼鐵再加工成大型水下基礎設施,這其中的投入可謂「從頭開始」,這也是台灣推動風機國產化比較辛苦的一環。

    劉忠祐坦言,成本上漲是可謂是當前離岸風電市場面臨的第一危機;全球離岸風電歷經過去20年來的發展及演變,直到前幾年因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相繼發生,進而造成的原物料成本上漲,這對離岸風電業者就「成本控管」一事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離岸風電業成為「不斷在預測未來」的產業,但這也提醒業者,決策寧可保守,也不要為了做而做,成本與收入的控管要更精準。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