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龍年經濟成長可望「保3」? 學者:慎防全球大選年添變數

    2024-02-13 07:00 / 作者 徐筱嵐
    全球經濟軟著陸,景氣緩步復甦,有助於台灣出口和投資。廖瑞祥攝
    即將邁入金龍年,IMF發布最新預測顯示,今年全球貿易成長3.3%,美國和中國兩大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分別上調,似乎意味著全球景氣從去年的谷底走向復甦,可望帶動台灣進出口貿易、拉抬經濟成長,而台灣央行、主計總處及主要智庫都樂觀看待今年全年GDP可望一掃去年陰霾,有機會突破3%。

    學者認為,在全球通膨趨緩、經濟軟著陸的情況下,有利台灣出口表現,但不代表出口就能支撐經濟成長,而去年疫情解封之後,內需消費力道強勁,今年能否延續動能將是重要關鍵,又電子、科技產業的庫存去化有成,可望帶動民間投資增加,即便三大面向都樂觀,仍需留意「全球大選年」帶來的變動,尤其是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恐對台灣經貿會帶來關鍵性挑戰。

    IMF調高2024經濟預測 全球經濟軟著陸、遠離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修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3.1%,並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3.3%。路透社


    國際貨幣基金(IMF)1月30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修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3.1%,同時,將美國今年成長率預估上修至2.1%、上升0.6個百分點,對中國預估上調至4.6%、調高0.4個百分點;而歐元區的經濟成長預測從先前的1.2% 下調至 0.9%。

    另外,IMF認為全球可能發生貿易碎片化(fragmentation),並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3.3%,明年成長3.6%,但都低於歷史平均水準4.9%。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全球經濟持續展現出明顯的韌性,通膨穩定下降,成長保持穩定,軟著陸的可能性增加,距離全球衰退的情況還很遠。

    全球經濟緩步復甦,對台灣是個好消息,國發會日前發布的景氣對策信號,去年11、12月連續亮出黃藍燈,且分數都在20分,可密切觀察後續景氣是否轉向,而主計總處也預測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為3.35%,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會脫離通膨警戒線2%,是否意味著2024年的台灣經濟擺脫低迷、生龍活虎?

    吳大任:美國消費動能是重點 牽動台灣出口消長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美國的人口雖然只有3億多,但去年GDP的規模高達25兆美元,而光是美國的內需消費就占其國內GDP的比重近7成,顯示美國經濟對全球的舉足輕重,且影響台灣甚鉅。而台灣以出口為導向,而美國和中國是主要出口對象,美國經濟情況對台灣有關鍵性影響,以電子零組件的產品為例,在中國組裝成最終產品,銷售到美國跟歐洲,估計我國對美國的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的出口占GDP比重超過3成。

    吳大任指出,觀察美國重要的經濟數據,去年12月就業和零售銷售表現都比上半年佳,但失業率從去年上半年的3.4%到3.7%,整體經濟消費確實不錯,但是年底是美國聖誕長假,在年節效應之下,消費表現一定不錯,只是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到今年第1季會有些改變。

    吳大任分析,美國信用卡債務已連續2年增加,到了2023年第3季餘額超過1兆美元,相較前一年增加1540億美元,顯示美國家庭支出必須透過信用卡來舉債度日,顯見家庭消費能力打折,前述提及的經濟數據都是平均值,實際上,已有許多家庭陷入經濟惡化,一旦消費能力下降,對美國經濟支撐會出現大問題。

    降息有助美家庭壓力紓解 對經濟挹注恐遞延

    美國民眾面臨通膨和升息壓力,透過信用卡消費來舉債度日。彭博新聞


    根據美國最新公布的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然上升至49.1%,卻是連續第15個月呈現萎縮(低於50.0%)。吳大任說,相較之下,非製造業的表現不差,但產值不會太高,畢竟製造業提供的就業人口多,企業聘僱規模也大,失業率若升到4%,確實有助降息,可能減緩家庭的經濟壓力,對刺激消費不見得會有太大的效果。

    吳大任也提到,中國為了刺激經濟,去年全球普遍跟隨美國升息,中國採舉降息的貨幣政策,並於2月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但刺激消費有限,目前美國家庭、企業跟政府的財務壓力都很大,降息會減少壓力,只是如同升息般,勢必會出現時間落差,降息帶來的效益要到第3季末,才會開始發酵

    回到台灣的經濟情況,吳大任指出,在今年第3季之前,出口會有較大的壓力,若想要回到2022年每月出口平均近400億美元不容易,但有機會維持在350至380億美元之間,相較去年的低基期,正成長約1%,加上去年GDP主要仰賴內需消費支撐,今年要再成長不易。

    出口、內需和投資兼具 全年GDP「坐2望3」

    吳大任說,在出口提振不易、內需消費支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的產能無法最大化,對於投資也會趨於保守,從出口、消費和投資三大面向來看,整體表現恐怕不會如預期般樂觀,要「保3」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有難度,推估今年全年GDP有機會在2%左右。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指出,從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來看,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3.1%、全球貿易成長3.3%,貿易動能復甦態勢不太強,主要是需求會比去年強,呈現緩慢復甦,有助於拉抬出口,另一個重要的拉抬因素是投資,將會從去年的負貢獻,到今年回復到正貢獻。

    吳孟道也說,隨著產業別不同,對資本支出跟投資的增加也會有差異,目前看來以電子零組件、科技產業為主,去年都在庫存去化,但今年開始在補貨、建立庫存的階段,在一邊去化、一邊補貨的情況下,就會額外增加資本支出,所以,民間投資會比去年好,經濟表現不會比去年慘澹,沒有其他額外變數,經濟成長率有機會維持3%以上。

    吳孟道示警:中國經濟下行、美國總統大選是未來變數

    美國前總統川普若有機會當選,恐怕影響全球經貿和目前緊密的台美關係。美聯社


    吳孟道提醒,現階段的變數是中國,主要是中國經濟下行、持續放緩,為了應對貿易碎片化等因素,會減少對台灣產品的進口,積極扶植本地廠商,將對產業帶來很大的變數,尤其是電子零組件跟資通訊產品造成影響達6到7成,連帶衝擊台灣的出口。

    另一個更大的變數則是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吳孟道憂心,美國前總統川普若再度當選,勢必會影響美國對台政策,而川普有一項競選承諾是,對所有進口產品課徵10%關稅,且對稅率較高國家課徵相應關稅的措施,一旦勝選後兌現,對台灣不是件好事。

    另外,中國從今年元旦開始,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相關部門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ECFA早收清單中的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

    ECFA中止衝擊有限 怕的是...政治目的凌駕經濟

    吳孟道說明,2022年ECFA早收清單出口額為204.95億美元,對出口會有一些影響,但在可接受範圍之內,重點在於「是否單純禁止ECFA早收清單」,如果擴大到其他產業,甚至加諸其他貿易障礙,如部分台商的生產線仍在對岸,假設中國對產品的生產地祭出嚴格管制,恐怕會造成更大的衝擊。

    吳孟道表示,根據陸委會公布的數據,中國大陸商務部公告對台限制2455項產品進口,在2022年對外出口金額為248.5億美元,占我對外總出口比重5.2%,或許金額並不高,若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中國可能自損一點,逼迫台灣就範,限制的品項跟產業範圍恐會越來越多,對此不可不慎。

    至於由中國主導、有15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否也會衝擊台灣出口?吳孟道認為,這是「偽議題」,許多產業如紡織、鋼鐵等產業,早已布局東南亞、預先因應,實際的影響有限,不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可能要加緊腳步,中國已經領先台灣,儘管台美關係現階段緊密,但美國大選的未知數太多,仍需多加留意。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