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第二戰研所|抱怨孩子不識岳飛孫中山?他們真正憂慮的其實是「這件事」

2021-10-04 15:11 / 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這幾天,趙少康說現在小孩不識岳飛,吳淡如抱怨孩子不曉得孫中山。



筆者看了下這兩位的說法,比較偏向他們認為現今的歷史教育不好,趙則牽扯到去中國化,政治上順便攻擊對手。問題是,當我們指稱現今歷史教育不好的時候,所謂的「好」又應該是什麼?




圖片
作者以他實際在教育現場的經驗,認為要找到學生修完中學歷史後,依然不認識岳飛及孫中山,還真不容易。(示意圖,圖片來源/Unsplash)




現今的歷史教育「去中國化」?



就個人經驗,遇過所有抱怨的家長,與已經畢業多年的社會人士,他們對好不好的定義,多半集中在「自己學過的,現在學生也應該學過」。換言之,根本不是在歷史教育好不好,單純只是投射自己的經驗而已。相反的,歷史科的教師,抱怨的都是時數太少,想講的沒時間講到。



吳小姐的說法,比較接近單純抱怨小孩怎麼連這麼簡單的知識都不曉得,其他算是個人抱怨,類似我們老人碎嘴一代不如一代。



趙先生的講法,是直接說去中國化的教育,導致學生程度越來越差,而他的意圖也很明顯,要牽扯到教育台獨化的問題。



也就是兩人完全沒提到歷史教育到底應該教什麼的細節。



就筆者個人看法,聯考世代的家長會認為小孩不懂,很接近小孩沒有去背維基百科,畢竟我們經歷過國立編譯館年代,應該都還有印象,課本中鉅細靡遺要強記的年代跟人事物對象。但我們自己想想,課本中有任何具有脈絡性的教學嗎?好像都是歷史老師自己補充的,課本強調的是記憶跟固定的觀點。



「您覺得這不好,那應該教什麼?」



其實筆者也問過,貴家長您覺得這不好,那應該教什麼?支支吾吾的比例不低,真講出內容太少,應該多去記憶一些人名事件,被歷史老師問這樣做目的何在?也是笑笑過去,自己也清楚背這些東西沒意義。



所以,現今的歷史教育,將記憶的部分變少,交代觀點差異的變多,其實是朝向正面的改變。現在第一線的歷史教師,普遍很喜歡說故事給學生聽。因為,必考的死背項目變少,活用題自然變多,對熱愛歷史教育的老師來說,欠缺的是更多上課時間,不是有沒有去中國化。



筆者可以理解趙、吳兩位的憂慮,根據自己教過,以及打聽來的訊息,這些深藍到統派陣營的下一代,只要經歷過2000年後的歷史教育,可以說九成以上都是天然獨。小學或多或少還聽過,有些統派政治人物的小孩,還會說些我們中國人云云,到了國中之後,至少筆者有碰到的案例,全部都是我們台灣人怎樣。



他們真正的憂慮,是下一代的政治傾向跟自己完全不同,而很諷刺的是明明家庭教育有做好,怎麼還是會傾向台獨去?那必然是學校出問題,絕對是台獨教育害自己小孩變成獨派。



呃,先不提這些統派的政治人物,真的懂教書嗎?筆者覺得他們應該都是要小孩死背到底那型,真的講故事也都是單一史觀,這種教育法⋯⋯當過老師的應該都知道,這叫做洗腦不叫教育。也難怪小學開始多元教育,學生的心性就打開了,上了中學開始用不同史觀切入,用脈絡去理解歷史,這些長大的學生當然會覺得「過去家裡講的那套唬爛啊!」



與其在意有沒有記這些人,不如讓小孩對歷史有興趣



說真的啦,現在歷史教育去中國化?用比例來看根本沒有好不好。整體的字數都下降了,內容死背的也變少了,除非回到國立編譯館年代,滿滿都是要死背的人事地物,而且還教你標準史觀跟答案,不然現在這種教法,誰吃你大中國必須統一、兩岸都是中國人、文化上都是中國人這套。



對趙少康熟悉的人,應該也知道去中國化的教育論述,已經講了幾十年了,他從李登輝開始就在罵,一路罵到現在也算始終如一。



筆者的想法是,隨便他怎麼講,重點是我們怎樣看待歷史教育?



你覺得孩子變成維基百科,就是歷史教育,還是希望他能多方面切入,整套有脈絡的學習?



細節到底要學什麼,真的沒那麼重要,資訊爆炸的年代,你想查孫中山還是岳飛,網路上滿滿的資料。嫌中文都是簡體有造假可能,其他語言總有不同的觀點,不會外語現在也有翻譯軟體,看個大概都可以。



與其在意有沒有記起來這些人,不如讓小孩對歷史有興趣,他想知道什麼自己主動去查,效果絕對比死背好。



最後,筆者不相信他們的說法,現在的小孩都不認識孫中山,不曉得岳飛?個人認為,這比較像是個案,或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要找到學生修完中學歷史後,依然不認識這兩位,還真不容易。




王立第二戰研所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