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魔鬼藏在細節裡!國防預算增至4400億 可能連修武器都不夠

    2023-08-06 07:30 / 作者 郭宏章
    台灣除了向美方購買MQ-9B大型偵蒐無人機之外,陸軍與海軍即將採購3000架軍用商規的中小型無人機,提升不對稱戰力。圖為蔡英文總統2021年1月參觀中科院展示的無人機。路透社
    行政院在已核定明年(2024)度國防預算近4400億元,成長達7.5%。如果加上分年編列的「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489.6億元,以及新式戰機特別預算(F-16V)452.5億元,將逾5342億元。儘管與馬政府時期比較,蔡英文執政後的國防預算每年都有成長,8年增加28%,但卻隱藏支出瓶頸的危機,未來可能會有缺乏維修高科技武器經費的窘境。

    事實上,國防預算較8年前增加將近3成的比率,並未真實反映台灣防衛上的需求,連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都坦承,與過去在馬政府時期國防預算約3100億,現在提高到4400億相比,約增加了28%,是因為以前的基期比較低。但現在的國防預算隨著這8年來國內經濟成長率水漲船高,國防預算在 GDP佔比卻是距離理想中的3%更遠。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研製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實彈射擊。中科院


    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表示,外界應該高度肯定蔡政府歷年來持續增加國防支出的努力。不過,有些數字就怕往細裡想。

    梅復興說,國防預算的金額有顯著成長雖然不假,但由於台灣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去年就已達7616億美元了 (根據IMF的數據),今年甚至還預計將達到7907億美元,而4400億台幣是146億美元,只相當於2022年GDP的1.91%或2023年GDP的1.85%。也就是說,年度國防預算的GDP佔比非但沒增高反而更為降低,日益遠離3%的目標了。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參考以色列、新加坡與南韓等同樣遭受到安全威脅的民主國家國防預算,其在國家整體GDP成長佔比,新加坡為3%、以色列與南韓都是2.8%左右,這三個國家的平均值為3%,因此台灣以GDP的3%來作為參考,會較為客觀。

    蘇紫雲也表示,在另一方面,在這些國家的經濟量體裡面,他們的國防預算可能沒有台灣這麼多,但佔GDP的比例仍在3%左右,這反映出這些國家「防衛性格」,這種防衛性格,就會對國際相關國家傳遞不同的訊號。

    蘇紫雲表示,明年度我國的國防預算加上特別預算增加7.5%,特別是在美國宣布對台灣提供軍援的同時,台灣也增加預算,更能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

    國家中科院自行研製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2022.5.27於屏東九鵬基地試射。中科院


    由於台灣GDP的量體遠優於新加坡跟以色列,蘇紫雲建議,除了比較國防預算支出在GDP佔比比例之外,可以納入在每一名軍人所分配到的國防預算來做分析。若不計入特別預算,台灣明年常行的國防預算4400億元的規模,每一位台灣的士官兵分配到220萬元的預算,是低於中國解放軍的。

    蘇紫雲說,台灣主要的威脅中國解放軍,其年度國防預算約新台幣6兆多元,而解放軍總共兵力有220萬人,因此平均下來,中國在每一個軍人身上投資大約新台幣300多萬元,比台灣投資在每一位國軍身上高出30%,這是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今年國防預算增加300億元,究竟會如何分配,蘇紫雲近一步分析,國防預算支出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人事維持費、作業維持費以及軍事投資等三大類別。

    以「海龍蛙兵」著稱的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日前在澎湖進行實戰化射擊訓練時,持T-91戰鬥步槍,並配上彈殼收集器(灰色),減少實彈訓練後撿拾子彈殼的時間與精力,但並未配上內紅點輔助射擊。郭宏章攝。


    不過,蘇紫雲分析,上述這三等份如果「餅不夠大」,也就是分母不夠大的話,會造成分配上的問題,例如個別軍種有特殊的大型武器裝備採購,屬於軍事投資的支出,但常年的國防預算本身並不夠,就會編列特別預算來支應。但蘇紫雲認為,這種特別預算的編列方式,會變成一種「遭遇戰」,容易出現不穩定性,對於國防體系的管理來說會降低效率。

    台灣明年度國防預算增加300億元,事實上也面臨分配上的挑戰,首先在人員維持費用方面,明年國防部主要有兩大部分增加開支,第一部分是全部的軍職人員、技工工友與聘僱人員均加薪4%。第二個部分則是明年1月起就正式展開義務役役期回復為一年,員額增加了也增加了人員維持費。國防部先前曾公布,明年徵集入營服1年役期的役男約9100餘人,而1年役期義務役薪資提高,在國軍人員維持費方面將增加新台幣160億元的支出。

    另外,在作業維持費方面,包括中共頻頻出動軍機軍艦越過台海中線、侵入我西南空域,或甚至環台戰備警巡等全面性的軍事施壓,國軍的戰機必須升空、海上艦艇也須出動執行監控任務,光是機艦的油料、維修保養等等都需要消耗作業維持經費,更不用說近年來強調實戰化訓練與演習,因此陸海空三軍部隊都加強訓練與各種演習,這也都增加軍方的開銷。

    因此,作業維持費根本沒辦法編列與人員維持費一樣的數額,更別說剩下多少能用於軍事投資了。

    國防院蘇紫雲所長表示,中國在每一個軍人身上投資大約新台幣300多萬元,比台灣投資在每一位國軍身上高出30%。圖為中國解放軍的殲20戰機。路透社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也曾表示,明年國防預算編列「編列數」雖然可觀,但已出現「編列數增幅減半」與「作業維持預算可能無法足額編列」的現象,顯示國防支出的增加已開始遭遇瓶頸,甚至可能在若干年後出現花巨資購入的武器卻沒足夠經費維修的窘境。

    武器採購屬於軍事投資類別的支持,舉例來說,海軍希望汰換老舊的濟陽艦(美軍諾克斯級)飛彈巡防艦,規劃建造10艘輕型巡防艦,去年就編列支出245億元,建造原型艦2艘。但假如明年仍要持續建造2艘的話,光是這一項輕型巡防艦的軍事投資預算已同樣245億金額規模,加上前述的人員維持費增加明年支出160億元,就需要405億元,這還沒把作業維持費算進去,國防預算增加300億元根本不夠。因此,三大類別的支出都必須折衷,不然就又回到編列特別預算的「輪迴」裡面,更易招致各方的批評。

    在軍事投資支出方面,明年首先面對的挑戰,是第2艘至8艘國造潛艦,是否編列特別預算,或是以常年的國防預算來支應,國防部長邱國正曾表態,必須等原型艦9月之後下水測試完成,評估沒有安全疑慮後才能考慮編列,這是第一項考驗。

    在不對稱戰力方面,暫且不計自行研發的翔雲2代以及外購的MQ-9B型無人機的高額支出,就以國防部已經準備採購5種不同機型的「軍用商規」無人機,接下來採購規模在3000架之多,陸軍採購「微型」無人機,總決標金額1042萬元,海軍的「陸用型」無人機需4870萬元預算;海軍「監偵型」預算2120萬元;「艦載型」無人機預算6500萬元,加總起來「軍用商規」無人機就需要支出1億4532萬元。

    另外,對於陸軍而言,已有M1A2T主力戰車的預算共405.24億元,從2020年起分8年執行,加上海馬斯火箭的採購全案編列預算325億元,今年已經開始支出,陸軍這兩大項武器採購在軍事投資預算中佔不小比例。另外,陸軍相對規模較小的新軍事投資,仍有國軍將換發的新式戰鬥步槍XT-112,今年完成戰術測評之後,明年陸軍應會先建案,就必須編列在國防預算中。

    美國擬提供烏克蘭M1A2艾布蘭戰車,圖為2016年美軍在喬治亞軍演。路透社


    蘇紫雲表示,空軍的下一代戰機若持續朝國機國造方向,需編列「先進防衛戰機」(ADF)研製經費,及ADF可能要使用台灣自行研發的發動機「織女星計畫」是否續編,這些林林總總的軍事投資需求,加總起來,光是一年4400億元的國防預算,即使加上特別預算達到5342億元,拿來面對中共強大的軍事威脅並不夠多。

    究竟台灣的國防預算需要多少錢?蘇紫雲也從台灣整體經濟量體分析,若以2022台灣GDP總產值約8000億美金,換算GDP的3%,約為240億美金的能量,也就是7200億台幣規模,可以視為國防預算的理想值。而以國防預算結構來看,人員維持、作業維持、軍事投資三者應該保持平衡,因此,台灣國防預算的底線,應為4800億規模。

    蘇紫雲進一步表示,也就是說,台灣的國防預算應在新台幣4800億元至6500億元的區間,可作為未來政策的思考。同時,面對外來武力威脅的增加,非常需要文人與跨部會的支持,並有效運用軍事投資的經濟加乘效益(multiplier)約1.8倍的效果,在滿足國防的同時可以對國家整體經濟產生加乘的效益,可形成正向循環,更容易爭取到台灣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蘇紫雲希望,對於國防預算的增加,政府與社會各層面要有更多的溝通,才能有儘快的達到理想值。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