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華視入駐52台全民買單? 文化部:純商業機制沒理由補助

    2021-04-14 11:26 / 作者 李英婷

    NCC於3月31日審議通過中嘉等15系統業者申請華視進駐52頻道。華視入主52台承諾3年內擴增人力至400人,而要如何養活這400人,華視去(2020)年整年共淨損2.7億元;估計今年將再虧損2.6億元。華視提交的財務規劃,主動承諾將增加「廣告收入」、「新媒體收入」,並爭取例如文化部等公部門奧援。







    華視進駐有線電視52頻道,4月19日正式開播。(圖/華視官網)




    李永得撇清:華視爭取是「公部門」奧援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4月14日)邀請文化部長李永得進行「公共媒體法」推動進度專案報告。面對外界質疑未來華視進駐52台虧損後將由全民埋單,李永得表示,根據《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有一個叫做「附負擔捐贈」,因華視本來是商業電視台,後來被納入公廣之後,它在節目製作和節目製播受《公共電視法》的約制,所以政府就須適當給予「附負擔捐贈和補償」。



    李永得進一步指出,上述規定是針對華視的主頻,當時因由商業轉為公共角度來看,才有這樣的捐贈。而現在談到52台,究竟是什麼屬性?目前看起來華視規劃是純商業電視台;如果是純商業機制,政府沒有理由和道理特別針對這部分補助。



    被問及華視財務規劃寫明將爭取文化部經費奧援。李永得駁斥,華視沒有提到「文化部」奧援,而是提到「政府」公部門的奧援,但「公部門的奧援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







    李永得強調,華視是公共媒體的定位不會改變。(圖/取自國會頻道)




    李永得表示,因為公部門也會有公開招標,不管是節目製播案,或者對電視台兒童節目、電視台綜藝節目、甚至對電視台自製戲劇等都有相關補助辦法,屬於公開資訊、公開機會,華視都可提案參與。



    華視虧損因政府未兌現承諾?



    華視2006年在《無線電視事業公股釋出條例》通過後,正式加入公廣集團。但因目前華視留有16.76%的民股,使得華視「不公不民」。主管機關文化部傾向買回民股方式,重新定位華視。去年編列10億元預算預計買回民股,但最後不了了之。



    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今上午在立法院報告經營現況,提到華視經營困境時提到,「因民股未能全數買回,使得華視營運受到限制。」引來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質疑,目前華視股東會有15位公股代表,僅1位民股代表,即使民股代表表達不認同意見,會影響決策最後結果嗎?



    陳郁秀直答「會阿!若華視虧損太多,他(民股代表)會建議很多案子,影響華視發展。」李德維接續質疑,中鋼、中船、中華電視及台電等都有公股和民股,難道不是百分之百公股就無法賺錢?陳郁秀回應,「經營媒體和經營公司狀況不一樣!」



    華視總經理莊豐嘉也補充說明,華視經營不善不只是民股董事問題,更重要是政府當年將華視納入公廣集團,承諾給予華視附負擔每年3億元,「若政府實現當時承諾,華視不會虧損。」李德維接續問,「所以華視想要商業化?」莊豐嘉回應「那立法院要同意喔!」



    至於華視商業化經營,文化部立場為何?李永得指出,華視作為公共媒體定位不會再改變,但身為公共媒體不是不能沒有商業行為。如韓國電視台NBC、KBS等,都是公股和民股共同持有,但高達9成收入來自於廣告,因此華視未來之路,「仿效韓國」也是正在研擬選項之一。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