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讓法人認識台灣「悲傷又充滿希望」民主軌跡!把台灣文學送進法國的學者:關首奇

    2021-04-27 16:34 / 作者 黃梅茹

    「Formosana:台灣民主故事集」2月在法國出版,主編關首奇接受中央社專訪,暢談在法推動台灣文學的動機與過程。他希望除了讓法國了解台灣的獨特性外,更能認識台灣作家的才華。




    圖片
    法國亞洲書庫出版社今年2月出版「Formosana:台灣民主故事集」,收錄9篇短篇小說,橫跨台灣從日治到民主化的不同時期,並探討台灣面對的各種議題。(圖片來源/中央社)




    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曾於台灣求學,並在博士班因吳明益「睡眠的航線」一書開啟譯者之路後,成為了吳明益的「複眼人」、瓦歷斯.諾幹「山也有夢」、紀大偉「膜」、夏宇「Salsa」等台灣文學作品進入法國的幕後重要推手。



    目前他除了是法國亞洲書庫出版社(L’Asiatheque)「台灣小說系列」的總編輯,也是法國里昂第三大學中國文學語言學系副教授。



    「台灣小說系列」的目的在於將談論現今重要議題的台灣當代文學作品介紹給法語讀者,目前為止該系列已出版了8本書,最新的一本便是收錄台灣9篇短篇小說的「Formosana:台灣民主故事集」(Formosana: Histoires de démocratie à Taiwan),選集也特別請曾獲「台法文化獎」的法國學者高格孚撰寫前言。



    關首奇透露,接下來將很榮幸能出版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的作品,把原住民文化呈現給讀者。



    為何選擇以台灣民主故事做為主軸,對此關首奇向中央社表示,「法國媒體現在越來越常談論台灣,我們感覺到法國普遍不了解台灣社會如此特別的歷史以及20 世紀以來,悲傷又充滿希望的發展軌跡。我們企圖透過各類型的文學作品,提供不同的管道與聲音,這些非體制卻強而有力的作品讓我們了解台灣從過去到未來的命運」。




    圖片
    法國學者暨譯者關首奇為法國亞洲書庫出版社「台灣小說系列」總編輯,長期向法語世界介紹各類的台灣文學,讓法國更瞭解台灣歷史、社會及文學之美。(圖片來源/中央社)




    2017年「台灣小說系列」也出版了另一個小說選集「台北:街角的故事」(Taipei : histoires au coin de la rue)。「這兩本選集並非台灣政治或旅遊指南,而是讓人認識台灣與其歷史的不同面向的複雜性與美,這是只有文學才能帶來的」。



    挑選Formosana作品時除本身文學性外,關首奇也希望能展示台灣日治、二二八、白色恐怖、民主化等不同時期,並探討台灣面對的各種議題,如環境、少數族群權益、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與轉型正義等。「儘管仍有遺珠之憾,但我認為已成功呈現不同的聲音」。



    被問及法語讀者對Formosana的回應與反饋,關首奇表示,「經由此書,讀者發現了台灣的歷史,但不僅於此,讀者也說發現了優質且原創的文學作品。我不願這本書變成單純的社會學報導,而是希望藉此展示台灣當代作家的才華」。



    此外,許多讀者也撰寫文章,公開分享並分析Formosana,讓他覺得很感動。其中一位讀者寫到:「台灣,全球晶片首都,被排除在主要大型國際組織之外,我們對它所知甚少。」



    另一位讀者則寫道:「出色的文學作品,政治與歷史,透過9篇感人與高度人性的文本,Formosana提供了對台灣社會與其民主生動且迷人的觀點。大成功,是想了解有別於西方觀點與聲音的人,一定要看的一本書。」



    至於翻譯台灣文學最為困難的地方,關首奇指出,是在於台灣文學在書寫中有時會有多種語言同時存在,例如日文、中文和台語等。



    關首奇表示,台灣文學與香港、中國、新加坡等國的華文文學並沒有太大基本上的差異,但其實台灣文學的「風格」本來就很難定義。「每部台灣作品都是許多力量與經驗交織而成的果實」。



    然而,關首奇也發現儘管台灣有許多外國譯作,台灣譯者的工作條件卻比法國更艱難,例如時常被網路或雜誌書評忽略未引用,或譯者名字不一定能出現在封面。「台灣讀者應該要更重視譯者」。



    關首奇的夫人許雅雯也是專業譯者,翻譯作品「世上沒有純粹的黑」(Rien n’est noir)最近剛在台灣出版。兩位同為法台跨文化和語言工作者,有時會給予對方譯作上的協助,或推薦一些文本。關首奇說:「合作的好處在於我們能隨時知道法國與台灣最新的出版作品」。




    黃梅茹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