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颱風論壇|典型=致災?難道梅雨鋒面「非典型」就能視若無睹?

    2022-06-27 16:42 / 作者 吳亭頤

    台灣在今年梅雨季一共經歷了三道滯留鋒面的影響,嚴格來說,這些鋒面的結構皆不算完整,多數時間帶來的是相對溫和的雨勢,因此部份學者進一步定調這三道鋒面都是「非典型梅雨鋒面」。不過許多人過去對於梅雨的印象就是陰雨綿綿的,在他們眼中,這樣的降雨形式即屬典型。到底梅雨鋒面的典型與否有沒有實質意義呢?




    圖片
    今年6/15-20降雨趨勢預測。取自FB@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




    首先要來了解一下,結構完整的梅雨鋒面影響台灣時,通常具有以下這些特徵:




    • 近地面(1000百帕氣壓層):



    台灣附近存在一道滯留鋒面,也就是處在冷、暖空氣激烈對峙的地方。




    • 約1.5公里高空(850百帕氣壓層):



    台灣附近有很強的西南季風提供充沛的暖溼空氣,營造有利對流雲系發展的不穩定環境。




    • 約5.5公里高空(500百帕氣壓層):



    台灣處在高空低壓槽線東側區域,此時低層空氣會被強迫往上抽,有利對流發展。




    • 約10公里高空(250百帕氣壓層):



    當高空西風噴流(西風風速極強的條狀區域)位在台灣的東北方,又或是台灣位處西風噴流東南側的氣流分流區(此處北側氣流仍跟隨西風噴流往東吹,但南側氣流逐漸轉向南吹),都有利高層空氣排空,使中、低層空氣向上補充,有利對流發展。

     



    綜合以上特徵,在台灣周遭往往可以激發出旺盛且劇烈的對流雲系,一旦這樣的對流雲系移進陸地,甚至是直接在陸地上發展,就有可能釀成災情,而有些氣象專家認定這些存在高致災風險的梅雨鋒面即是「典型梅雨鋒面」




    圖片
    今年6/6雷達回波圖。取自FB@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




    但事實上,「典型梅雨鋒面」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所謂「典型」,是指該類事物中具有概括性或代表性意義者,而每道梅雨鋒面都擁有獨一無二的三維結構,有的各個特徵都搭配地很好,有的則相對較差,沒有一種鋒面結構能概括或是代表全部。至於上面提到的四項特徵,只是能導致極端天氣的理想大氣配置,並不是常態,所以不應稱之為典型。



    因此,我們都不需再拘泥於梅雨鋒面到底是不是部份專家所認為的「典型」,因為梅雨鋒面的存在就是個不穩定的溫床,就算結構沒那麼好,還是有可能散亂地激發出具有致災性的對流雲系,隨機釀成災情,像是今年這三道滯留鋒面,結構雖不盡理想,但仍舊造成一定程度的農業損失、積淹水及邊坡坍塌等災害。未來在面對每一次梅雨鋒面的來襲,就算聽聞其結構不優或是並非典型,我們都應該謹慎應對、小心防範,切勿視若無睹而輕忽來自大自然的挑戰及威脅!




    吳亭頤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