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桌恆春,一首恆春,一間恆春

    2020-09-01 14:31 / 作者 張佩雯

    本文作者李微潤,是文字工作者,2018年《漁光島辦桌日》主辦人,擅長用文字留住被時光偷走的時光,說土地上人事物的故事。


    百年古蹟西門,感受時光流動。(圖/李微潤)

    恆春有一種琥珀色的茶,名為「港口茶」,因為茶葉種植位置在臨著太平洋的港口,時起海霧,會形成一層鹽分,附著在葉面,因而第一泡茶會有淡淡的鹹味。在一個抬頭能見星子的夏夜,我們在恆春龍水社區吃著秋月姐做的無菜單料理,佐餐飲品就是港口茶。秋月姐長年擔任社區總幹事,做得一手好菜,說得一口好菜,與社區媽媽們更彈得一手好琴,恆春的風海甜鹹,就在一口一口、一弦一弦之間,入了旅人的心。

    臺灣最南端的港口茶,被落山風與海風吹拂出獨特風味。(圖/李微潤)

    茶裡的海,洋蔥裡的風

    國境之南,三面環海:太平洋、臺灣海峽、巴士海峽,海洋為恆春帶來交會的族群,帶來落地生根的人,原住民、平埔族、漢人、荷蘭人、日本人,都在此留下痕跡,讓恆春的文化樣貌絲毫不單一。



    恆春的物產也豐饒多元,大自然的阻力被居民借力使力:海風讓港口茶更添風味;甚至可以吹翻車輛的強勁落山風,則吹走害蟲、吹出農產的好品質、也吹出十分適合有機農業的環境。



    以甘甜聞名的恆春洋蔥,秋月姐將其與雨來菇、蘿蔔乾一起料理成貌如土塊的煎蛋,比喻恆春能黏住人心的土;蘿蔔乾是由俗稱為「牛樁仔」的恆春蘿蔔所曬成,外型瘦小但紮實濃郁,就像以往綁牛時需要的小木樁。居民在中秋後的起風時節栽種,挨過落山風的蘿蔔收成後可鮮食、煮湯、醃漬,滋味格外甜美



    一匙由過貓、鳳梨、火龍果組成的清爽菜色,象徵農夫的心情:豐收甜,欠收苦澀。木桶裡的香甜地瓜飯,則是以有機稻米蒸成,因為自然無汙染的湧泉資源,龍水社區以農業聞名,也擁有恆春半島唯一的有機稻米田。生態在稻田裡像幅畫:整地翻土時紛飛而至的白鷺鷥、田間溝渠裡優游的魚蛙、五月收成時的徐徐稻浪,在龍水社區,看見的是水潤翠綠的恆春。在秋月姐的一桌好菜裡,也看見一桌恆春。

    思想起,土地的鹹甜與四季

    了解恆春後,「去恆春玩」可能會讓人陷入選擇困難,11個社區,各有其利用在地特色所發展出的遊程。



    種植出港口茶的港口社區,規劃出讓遊客採茶、製茶、品茶的行程;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社頂部落,可以賞螢、賞蝶、觀星,賞每年九月跟著落山風而來的灰面鷲與赤腹鷹;想躺在柔軟草原看星星、看梅花鹿如星星般的圓潤眼睛,就得前往水蛙窟部落;浪靜水暖的後灣社區,水上活動風行,能在嬌豔夕陽裡緩緩划著獨木舟,專心與海洋、天空、時光在一起。

    後灣社區浪淨水暖,水上運動風行。(圖/李微潤)

    2005年開始,居民逐漸體會到「保育自然、保護文化,才是留住人的方式」,不管留住的是遊客或居民,與各方力量一同努力,累積出各有靈魂的行程。當年獵鷹的人現在成為護鷹使者,向來到這裡的旅客介紹自己生活過大半輩子的恆春,也透過這個方式,保護恆春。



    講到恆春就想到民謠,講到恆春民謠,就想起《思想起》。秋月姐問,聽著這首帶有崑曲味道的歌謠,能夠想像出先民望著臺灣海峽,想起故鄉,落山風將樹吹出「咻咻聲」的時空背景嗎?雋永流傳的民謠是因為其在地性,旅遊,亦然。



    社區行程需要預約,若是臨時起意,也可嘗試「入門款」恆春玩法──入的是老街上有百來年歷史的西門,漫步在恆春老街,感受時光的流動感。



    老街上的春城雜貨店,供給恆春人從生到死的需求,在當時是規模與功能首屈一指的雜貨店。從找產婆到準備殮葬用品,從進口貨日本森永糖果,到台灣知名特產北港蠟燭、台南冬瓜磚,應有盡有,一間雜貨店,可以窺見恆春當年生活樣貌。



    明春五金行,門口陳列就是一堂展售美學課,農業文化在米甕、竹篩、尼龍袋子等商品裡也處處可見,米甕以「斗」為單位,立刻明白「為五斗米折腰」的份量;綠繩白底的金獅牌農用尼龍袋,當場造成遊客搶購,還在日常生活裡活著的老文化,是老街上最迷人的景色。



    一桌恆春,一首恆春,一間恆春,各種認識恆春的量詞,讓旅人認識各種面貌的恆春。



     



    作者:李微潤,文章原刊載於《停泊棧》。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恆春社區遊程預約

    ✦屏東縣墾丁生態旅遊聯合發展協會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中山路39號

    ✦電話:08-8881400

    ✦粉專:恆春半島慢慢遊


    更多太報報導

    墾丁秘境推薦》後灣獨木舟、立槳衝浪SUP享受海天一色,還能在微光草地吃下午茶

    墾丁親子暑假私房景點》屏東大光「潮間帶」生態之旅-看螃蟹、賞海星、踏浪尋寶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太報吧!


     



    ↑加入太報Telegram頻道↑

     接收第一手消息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