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牛津(AZ)疫苗於3月22日開打,但截至3月30日僅1萬2605人接種,眼看第一批11.7萬劑疫苗將於6月15日到期,指揮官陳時中今(3月31日)正式宣布,將於4月6日擴大施打,開放醫院與診所醫事、非醫事人員全面接種,擴增人數約20萬人。
AZ疫苗需打2劑,2劑至少要間隔8周,最晚須在4月21日前讓5.8萬人完成接種,若從今天起算,就得在22天內再打4.6萬人左右。但目前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共計20萬4609人,扣除參加東京奧運等代表團成員,僅1萬多名醫事人員接種第一劑,接種率約5.19%,接種速度不如預期,使得指揮中心不得不緊急調整施打步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舉行記者會,陳時中也正式宣布,將於4月6日擴大施打,開放執業登記醫事人員、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集中檢疫所人員等接種,擴增人數約20萬人;且為增加疫苗接種可近性,除原規劃的87家接種點,將再增加16家接種點,符合接種資格的對象均可至這些院所預約施打。
依照現有疫苗接種規劃,接種對象可分三類,其中第一類是責任醫院人員,其又可分成3個風險等級,而風險等級1、2已開打,風險等級3則是指非第一線工作人員,估計人數有7萬7658人。再往外擴散,也就是第二線接種對象,包括非責任醫院的所有醫療院所醫事與非醫事人員;至於第三類,則是未在醫院、診所服務的醫事人員,例如社區藥局藥師。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公布V-Watch最新分析,接種者以18至49歲為主、約占79.6%,以注射部位疼痛和疲倦是最常見症狀,且可能持續多日;而發冷、頭痛、自覺體溫偏高等症狀,最常出現在接種第一日和第二日,注射部位腫脹、硬塊和發紅則最常出現在接種第四日至第七日。
發燒後勾選38度以上的發生率約4分之1,但多數發生在接種後第二至三日內;因接種後不適而無法工作者,多發生在接種第一日和第二日,發生比率約6%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