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23年回顧 不能不知的十大國際新聞

    2023-12-23 08:00 / 作者 國際中心
    以色列軍隊12月11日在以色列南部,準備對已被炸成焦土加薩走廊發動攻擊。美聯社
    2023年就要畫下句點。今年全球依舊不平靜,歐洲的俄烏戰爭膠著,在中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巴勒斯坦爆發戰火,死傷慘重加上人道危機,撼動全球。除了人禍,全球暖化持續惡化,野火、旱災和洪災頻傳,土耳其發生百年強震。聯準會連續升息和中國官員落馬,也是各國關注焦點。以下是《太報》整理的2023年國際大事回顧:

    1. 看不到盡頭的俄烏戰爭
    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至今戰爭已經超過21個月。自去年秋天烏克蘭反攻,意外奪回東北部和南部領土後,戰事就陷入膠著至今。

    烏克蘭士兵12月6日在烏克蘭境內進行訓練。美聯社


    烏克蘭夏末展開反攻,但是進度不如預期,11月中旬宣稱已將俄軍擊退至赫爾松地區第聶伯河左岸數公里處,但未能突破東部和南部的戰線,防線還不斷延伸。俄軍近日再度出擊,大部分擋住了烏克蘭在東部的攻勢。目前俄羅斯佔領烏克蘭17.5%領土。

    俄羅斯擁有核武,在戰力上擁有絕對優勢,目前佔領烏克蘭約17.5%的領土。相較之下,陷入壕溝戰的烏克蘭軍隊精疲力盡,眼見戰爭即將進入第二個冬天,基輔若無法繼續獲得西方支援,無論是戰場或國內經濟,都很難撐下去。雪上加霜的是,西方的援助不如以往順利。

    美國總統拜登雖然把支持烏克蘭視為明年競選連任的主要政策,但是在共和黨的阻擋下,國會是否能通過600億美元的援助仍是未知數。而在歐盟,現在也擋下了4年對烏克蘭提供20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西方國家官員警告,烏克蘭有西方的支援未必能戰勝,但是沒有的話,一定會輸。

    2. 煙硝未平的以巴戰爭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10月7日對以色列南部進行突擊,殺害1200人,綁架約240名人質。以色列隨即報復攻擊,誓言消滅哈瑪斯,除對加薩斷水、斷電、切斷對外聯繫,還同時進行猛烈空襲,並於10月27日展開地面入侵行動,至今已造成約1.9萬巴勒斯坦人喪生,多為婦孺。

    加薩民眾12月10日在南部甘尤尼斯市替遭炸死的親友舉行喪禮。路透社


    以色列在戰爭初期,要求加薩北部110萬平民往南移,而隨著以色列軍隊逐步控制加薩北部,平民湧入南部,缺水、缺糧、缺燃料、缺藥物困境加劇,人道危機擴大。根據聯合國統計,加薩共約230萬人口,已有85%、將近190萬人逃離家園。

    隨著以軍攻擊及破壞升高,國際社會要求以色列暫停攻勢,以色列和哈瑪在卡達斡旋下,終於同意在11月24日停火,之後兩度延長,共停火6天,哈瑪斯釋放約110名人質,以色列也釋放240名巴勒斯坦人囚犯。隨後戰火又起,並擴大至加薩南部,眼見加薩死傷持續升高,原本力挺以色列的美國都要求以色列減緩攻勢,要「精準攻擊」,但以色列誓言不停手,揚言至少要數個月才會完成消滅哈瑪斯的任務。

    3. 中國外長及防長相繼落馬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自6月25日會見訪問北京的斯里蘭卡外長及俄羅斯副外長後,就未公開露面。7月25日,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免去秦剛的外交部長職務,成為任期最短的外長,但仍留其國務委員身分。

    2023年2月21日,時任中國外長秦剛參加中國外交部舉行的全球安全研討活動「藍廳論壇」。美聯社


    秦剛被免職後,由中國外交第一把椅、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兼任外長。關於秦剛被免職的原因,眾說紛紜,一說是因為婚外情生子,但至今官方未有正式說法。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6月4日在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對話。美聯社


    繼秦剛落馬後,中國前國防部長李尚福8月底出席中非安全論壇後,就未公開露面。

    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10月24日宣布免除李尚福的防長及國務委員職位,同時也免除秦剛的國務委員職務。外傳李尚福落馬涉及在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任內與火箭軍高層的貪腐案,因而遭到調查。

    4. 土耳其及摩洛哥強震
    土耳其東南部2月6日凌晨發生百年最致命地震,在9小時內,陸續發生規模7.8及7.5強震,造成至少5.6萬人死亡,包括與敘利亞交壤邊境處,也有近6千人死亡。

    土耳其安塔基亞災區2月11日景況。路透社


    非洲國家摩洛哥9月8日也發生史上最強地震,規模6.8強震至少造成2946人死亡和5674人受傷。

    5. 人類重返月球
    印度發射的登月探測器「月船三號」(Chandrayaan-3)經過一個多月的飛行之後,8月23日在月球軌道啟動降落程序,成功著陸,成為繼俄國、美國、中國之後,第四個成功登月的國家。

    印度「月船3號」著陸器8月5日在月球軌道拍攝到的月球表面。路透社


    美國航太總署(NASA)則依靠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製的最強大火箭「星艦」(Starship)執行重返月球的「阿提米絲」(Artemis)任務,目標是在2025年太空人再次登月,將會是自1972年以來美國首次有太空人登陸。

    「星艦」4月和11月進行兩次升空試射,第二次發射巨型火箭的末級成功進入太空,但後因出現異常爆炸。

    日本航太新創公司ispace「白兔-R」M1登月艙(Hakuto-R Mission 1)4月嘗試失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9月初啟動了一項新的月球着陸探索任務。

    6. 地球最熱的一年
    氣候變遷導致的全球暖化持續惡化,歐洲聯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12月正式宣布,2023年將超越2016年,成為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溫度將會比工業革命之前的平均溫度增加攝氏1.5度,逼近《巴黎氣候協定》制定的升溫不得超過攝氏1.5度的門檻。

    夏威夷茂宜島西部古城拉海納8月8日遭野火燒毀後滿目瘡痍。照片攝於8月11日。美聯社


    從7月起,每個月的創下最熱月份的紀錄,11月更嚴重,比起工業革命之前的當月平均溫度高出攝氏1.75度。

    隨著升溫加遽,全球乾旱、大火和颶風也隨之增加。加拿大今年經歷了史上罕見的森林火災,燒毀逾1800萬公頃森林,20萬人撤離。夏威夷8月野火重創了茂宜島觀光小鎮拉海納,造成97人死亡。希臘夏季野火災情嚴重,至少26人死亡,包括東北部艾佛羅斯州(Evros)發生歐盟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災。

    7. 拜習會
    美中兩國互動牽動國際局勢,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繼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G20峰會上見面,時隔近1年,習近平11月前往美國舊金山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與拜登舉行高峰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和美國總統拜登15日在加州費羅麗莊園散步。美聯社


    雙方達成多項協議,包括習近平同意,恢復協助美國打擊鴉片類止痛藥芬太尼,遏阻其生產與原料出口。兩國還同意恢復軍事溝通,自去年美國眾議員時任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後,中方就中止美中軍機與船艦相互溝通的機制。雙方另同意針對人工智慧安全成立工作小組,進行公開對話。

    根據美國官員透露,習近平否認2027年或2035年武力犯台。各界分析,拜習會後,雙方緊張緩和,但未能化解深層分歧。

    8. 印度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與中國較勁
    聯合國4月宣布,印度人口14.29億,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印度稍早才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自許為「南方世界」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在許多國際組織舞台上與中國角力。

    美國總統拜登9月10日在新德里與印度總理莫迪參觀聖雄甘地陵墓。路透社


    印度今年主辦20國集團(G20)峰會,習近平缺席,引人注目。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將有55個成員國的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 成為G20常任成員,代表提升至與歐洲聯盟同等地位。

    而10月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峰會,原有的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同意納入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金磚成立12年來首度增加成員。習近平在金磚峰會重申,中國是「南方世界」的一員,宣布成立總額40億美元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團結發展中國家,頻有與印度一較高下的意味。

    9.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
    中國去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管控解封後,上半年一度出現回溫,但後繼無力,復甦不如預期,出口低迷,製造業放緩,房地產市場崩盤,地方債務沉重,抑制消費支出。而青年失業率問題也十分嚴重,7月公布6月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21.3%,為有紀錄以來最高紀錄。而到8月,中國政府突然宣布暫時停止發布青年失業率,原因是必須優化統計方式。

    恆大集團在北京的建案,圖為9月27日。路透社


    香港恆生指數今年也是連續第四年出現下跌,是該指數史上最長的連跌趨勢。與五年平均值相比,日均成交額下降了14%。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經歷了自2001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10. 生成式AI元年
    聊天機器人ChatGPT去年問世,人工智慧(AI)迅速引起全球關注。根據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AI技術,不僅越來越進步,政府、公司和個人也迅速採取行動,挖掘AI的潛力。這引發了人們激烈討論,AI到底是開啟了人類創造和繁榮的新時代,還是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是惡夢的開始。樂觀派認為, 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一系列的領域實現科學突破,能更快速地設計藥物,解開醫學的謎團,解決看似無解的數學難題。不過悲觀派警告,人工智慧發展的速度,勝過於人類評估和減輕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的能力,可能會造成大量失業、加劇現有的社會不公平,甚至引發人類滅絕。

    ChatGPT掀起AI市場對GPU的需求。路透社


    AI先驅者之一辛頓(Geoffrey Hinton)就辭掉Google的工作,警告AI的危險,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和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也簽署公開信,警告AI對「社會和人類構成巨大風險」。懷疑論者則認為,AI大部分的承諾都會脫序,因為AI模型很快就會開始根據自己的輸出進行訓練,脫離實際的人類行為。世界各國及組織加速討論立法規範AI,目前以歐盟領先,在12月通過全球第一部完整規範人工智慧使用的法案架構,限制AI的濫用,像是當權者使用生物辨識監控,以及生成式AI的監管等。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