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漫畫家HOM:用《大城小事》訴說動人日常

    2018-08-14 00:00 / 作者 許雅筑

    跳脫日常的天馬行空經常成為漫畫題材,但我們身邊的故事,其實也一樣動人。漫畫家HOM的作品《大城小事》,取材自生活經驗與見聞,故事中的角色與他們的遭遇、心境,就像你我或身邊的誰,讀來淚中帶笑,感動了許多和這些角色一樣,在城市裡奮力生活的人們。

    HOM的作品《大城小事》,畫進許多讀者心坎裡。

    像現實的故事 療癒現實

    常有讀者說,HOM的故事感人、療癒,這對她而言是意外的驚喜,但她不太喜歡用「安慰」這個詞,她說:「我高興的是,有人因此好了一點。」《大城小事》誕生於5年前,當時HOM還是上班族,她發現,大部分的漫畫多以奇幻或歷史為題材,現實生活這麼苦悶,卻沒有人畫,但生活中的種種感觸,一定不只是自己有,「我畫出來,也許會有這樣的人看見。」



    HOM的經驗加上她的觀察、聽聞和朋友的經歷等,拼出了《大城小事》,包括手足間的比較、社會新鮮人的徬徨、被劈腿而不再認真對待感情的年輕人等,既是漫畫情節,也是現實中會發生的事,她筆下的角色在城市裡挫折、醒悟、成長,以及與周圍人們的情感連結,看似平凡,卻畫進心坎。

     

    《大城小事1》「陳稜路上」故事片段。(圖片來源/HOM)

    懂你的漫畫 讀者說「謝謝」

    以旁觀角度來看,才發現你我的日常其實很動人,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些角色、故事中找到一部份的自己。HOM沒有刻意要營造感動的故事,她笑說,不太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感人。但如同她在聽歌手張懸的歌時,會覺得不孤單、受到了解,她的故事也讓許多讀者得到抒發,漫畫發表後,她經常會收到讀者留言,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謝謝你」,有人提起自己發生過的事,也有人說從故事中看到很多羈絆,會更加珍惜身邊的人。

    從感性到理性 想挑戰更大格局

    《大城小事》一開始是在網路上連載,後來出版單行本,現在正進行第四集的籌備,這5年間,在故事一篇篇誕生的同時,HOM的生活、想法有了轉變,也體現在創作上,從初期的社會新鮮人,到第四集探討多元成家,漸漸脫離她個人的感性,現在她嘗試以理性、脈絡化的方式來經營故事,想讓自己轉型成更好的創作者,希望能說格局更大的故事。



    她說,剛開始畫《大城小事》時,大約25歲,覺得自己還算年輕,故事的核心是來自生活中的感觸,但這樣的「感性」,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也容易侷限在「同溫層」,很難讓她長久地創作下去。她最近的醒悟是,創作動力應該要來自理性,也就是不一定要內心受到觸動後再來創作,而是有脈絡地分析、經營,她也認為,脫離個人,才代表真的會說故事,「創作本來就不是那麼以自己為出發點,而是要去理解別人、社會,和社會有銜接。」



    這樣的轉變,對HOM來說是學習,在另一部與編劇合作的作品《魔幻時刻》完結後,她給自己大約一年的時間來沉澱並轉換,正籌備中的多元成家故事,也是以理性出發來創作。她笑說,現在像是「復健期」,除了慢慢準備新作,也安排自己看書、看電影作為進修,創作方式的改變並不會影響《大城小事》的宗旨,「不管我這個人怎麼改變,這系列作都會貼近大家,讓大家覺得這是身邊會發生的事。」

    《魔幻時刻》是HOM與植劇場合作的演員養成實境漫畫。(圖片來源/HOM)

    畫面外的功夫 當演員、多理解

    和HOM聊漫畫的過程愉快,她講到有趣的地方,總伴隨笑聲,但在言談間,她對漫畫的堅持及自我要求都展露無遺。像是在畫《大城小事》時,她會不斷進入角色的內心,反覆思考、修改,「這個人會這樣做、這樣說嗎?不會那就把這段拿掉,學到最多的,應該是當演員吧。」



    此外,一旦確定採用現實中有的題材、族群做為故事中的設定,為更了解這些題材、族群,她會收集更多個案和資料,甚至做田野調查。當一個角色背負了某個族群時,需要考慮的更多,「我常常看起來在發呆,其實腦袋都在跑這些,有時候有兩、三邊觀點在打架。」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讓她理解了更多人,這也是她一直想做的事,「理解跟自己不同的人,才能真正畫出角色,因為畫角色像是交朋友,而不是自己的延伸。」



    除延續《大城小事》外,HOM還有許多點子,正進行中的新提案是以近未來為題材,未來她希望能畫出好的長篇漫畫。聽HOM說著創作背後的想法、期許,不禁覺得,這樣的她,也像她的故事一樣,是城市裡動人的風景。

     

    《大城小事3》「追不上就逃吧!」故事片段。(圖片來源/HOM)

    許雅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