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陽明交大研究登上國際期刋封面 證實音樂可重塑大腦網絡、助改善老化中風

    2023-01-16 20:35 / 作者 張家瑞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證實,特定的音樂訓練會重塑大腦的神經網絡結構,而神經結構的異同,反映了音樂藝術形態本質的差異,如鋼琴、聲樂等藝術領域,學習者的神經網絡連結功能有所不同。對此,研究團隊認為,可能可以透過音樂訓練,讓出現運動障礙的中風患者、長輩復建,這份研究也提供心理創傷的病人,施予音樂治療的神經科學基礎。




    圖片
    陽明交大研究證實,音樂訓練可重塑大腦神經網絡。取自 Unsplash




    陽明交大研究:聲樂和鋼琴強化左腦、右腦連結



    這項研究成果今年1月登上國際腦功能學術領域經典期刊人腦圖譜(Human Brain Mapping)封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16)日更舉行線上記者會,分享這份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謝仁俊講座教授,與腦科學研究所陳麗芬教授團隊的共同研究。



    研究團隊主持人謝仁俊指出,這是整個團隊經過10年努力後,第一篇首發成果報告,以台北國立藝術大學為主的鋼琴、聲樂、弦樂、美術、舞蹈、打擊等不同藝術領域主修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藝術領域的專家,腦神經可塑性的同與異。



    研究結果發現,「鋼琴家和聲樂家」與對照組「非音樂家」相比,鋼琴家和聲樂家的大腦中,情緒相關區域,如杏仁核與全腦的連結,較對照組的非音樂家更多,顯示這兩群音樂家的領域有共通特質,都是透過聲音,來表達與傳遞情感。



    研究進一步比較聲樂家與鋼琴家的腦部結構,則發現聲樂家有更多的左腦間連結,跟語言處理與言語的發聲建構有關;鋼琴家則右腦間有更多的神經網絡連結。謝仁俊說明,這是因為聲樂家透過語言與言語的相關功能腦區來呈現音樂,而鋼琴家透過雙手,來控制琴鍵呈現音樂,因為比聲樂家需要更多的左手精細控制,才會增強右腦的連結。



    研究第一作者陽明交大博士候選人鄭吏凱認為研究結果證實了:「持續的練習音樂技能,會加強並重塑大腦的神經網絡。」不過他也提醒,本研究仍有限制,目前無法確定觀察到的各類型音樂家大腦神經結構網絡的變化,是全部因為後天學習經驗所致,還是先天遺傳造成,還需要後續研究,並且臺灣的藝術生態,女性群體是音樂系所的主流,性別差異猶待進一步釐清。



    謝仁俊總結,本研究證實不同音樂型態的學習與訓練,可分別強化不同功能的神經網絡,研究發現除了提供藝術人才專業教育與訓練的神經科學基礎之外,更提供對神經損傷或精神心理創傷的病人,施予藝術治療與音樂治療(藝術處方)的神經科學基礎。另外,謝仁俊也指出,這是國際上第一篇研究,可證實一般民眾學習音樂可強化腦部,如老化、中風出現運動障礙,可透過音樂訓練,復健加強運動連結。




    張家瑞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