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香功堂主影評|《失去的女兒》:我是母親,我又不想只是個母親

    2022-01-11 09:05 / 作者 林昕慧

    「關注是最珍貴純粹的慷慨。」──西蒙·韋伊



    女教授麗妲在暑假期間,獨自前往希臘小島度假,遇見年輕的母親妮娜與她的女兒艾蓮娜,麗妲在妮娜母女的互動中,回想起多年前的往事......





    圖片
    《失去的女兒》劇照。(圖/翻攝The Lost Daughter FB)




    儘管 2022 年才剛過幾天,《失去的女兒》幾乎可以確定會列入我的年度推薦榜單中,影片對於角色心境的描述,十分地細膩精彩,有點驚悚,有點恐怖,也有點悲傷。



    《失去的女兒》透過麗妲和妮娜(和其他女性),帶領觀眾看見不同世代女性的相似困境:要當一個好母親或是要追求個人的事業與更自由的空間,並非簡單的選擇題。拋棄家庭,心裡會有所愧疚;放棄個人事業,又會對家人產生埋怨。照顧孩子常常被視為女性應該擔負起的「責任」,父親只需要在旁「協助」,兒女對母親的高度依賴(孩子吵鬧,旁人多會將責任歸咎在母親身上),加上社會常常忽視女性(妻子/母親)的內在需求,導致她們無暇處理自身情緒,心境上被困在「妳必須當一個好母親」的身份牢籠中。



    電影裡,麗妲和妮娜的女兒老是吵鬧不休,無時無刻不索求母親的關愛。面對哭鬧的孩子,母親只好犧牲自我空間,全心照顧孩子,如果丈夫沒能陪著妻子一起承擔這份責任,有可能會造成母親精神面的快速耗損與心理創傷。電影裡,導演多次拍攝在度假島上的麗妲,想要在沙灘上好好地讀一本書、在水中悠閒地游泳或去電影院看場好電影,但她的行程卻一再受到他人的干擾,或許是妮娜財大氣粗的家人,或是一群喜愛鬧事的年輕人,面對這些惱人的「闖入者」,麗妲感到怒不可遏,她的憤怒不只是無法讀書或看電影,她的憤怒更是連結上年輕時照顧黏人的女兒的陰影,才讓麗妲情緒不斷失控(精神創傷對人造成長期的影響)。暴力有很多種樣貌,精神層面的暴力,肉體沒有受到傷害,又最難被察覺的。




    圖片
    《失去的女兒》劇照。(圖/翻攝NetflixFilm  twitter)




    此外,獨自去希臘度假的麗妲,面對群體的壓力,總是勇於對抗,拒絕服從,這讓她成為「異類」,甚至被認為是「不合群、白目」的表現。《失去的女兒》片中,幾乎沒有任何的肢體衝突,但光是看麗妲與不同男性的對話,以及群體觀看麗妲的冷漠眼光,就足以讓人感到心驚膽跳,說明兩性之間存在著的懸殊力量,以及獨立的女性可能會招來的側目眼光與潛在的危險。



    不同於麗妲的「我想要做自己」,年輕的妮娜與夫家成員的互動(無論男女),始終維持著小心翼翼與順從的態度。妮娜有次對麗妲說,她第一次看到麗妲就「想成為像她一樣的女性」。有趣的是,麗妲年輕時跟丈夫接待過一對登山客情侶,麗妲在女登山客的身上,看見了自由,看見了身為母親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麗妲受到女登山客的啟發,妮娜受到麗妲的啟發。《失去的女兒》乍看會是一部講述前人啟發後者,女性學會做自己的成長劇,但這部作品的精彩,不在告訴觀眾「做自己萬萬歲」,而是即便作出選擇,我們的心依然會在「個體」與「群體」間相互拉扯。




    圖片
    《失去的女兒》劇照。(圖/翻攝NetflixFilm  twitter)




    有一場戲處理得很微妙:麗妲年輕時與一名教授有了外遇,兩人發生完關係後,麗妲總會打電話回家詢問女兒的狀況(或許是對於自己背叛「母親與妻子」的身份有著愧疚感),有一次,麗妲講完電話後,小聲地說:「我討厭跟女兒講電話。」教授表示沒聽清楚她說了什麼,麗妲將音量稍稍提高些說:「我討厭跟女兒講電話。」這次教授聽到了,他對麗妲說:「不要講這種話。」即便麗妲與教授發生關係,教授(或整個社會)依然覺得麗妲必須是個「母親」,不希望(不允許)她放棄母親的身份。但對麗妲來說,她之所以與教授發生關係,不單是因為教授看見並認可了她的研究,更是因為離開女兒(家庭)才讓麗妲感到「開心」。這場戲讓我們看到教授的偽善:一方面接受女性有追求慾望的權力(而且教授要已婚的麗妲主動邀約他,好讓自己在道德上不會受到譴責),一方面又認為女性可以出軌,但還是得要乖乖當個「母親」。



    這場戲也讓我們看到麗妲內心的矛盾:到底是女兒讓她不開心?或是身為母親/家庭主婦讓她不開心?拋下女兒與母親的身份,全心發展個人事業,麗妲就會感到更開心嗎?人們與家庭的羈絆,是出於人類天性對兒女的關愛與責任?或是要符合社會交付的義務?麗妲內在的矛盾可以在許多面向看見:她對自己的教授身份以及文化涵養有著驕傲,瞧不起妮娜行為粗俗的家人與行為幼稚的年輕男孩們。然而,即便麗妲自視甚高,碰到麻煩時(他人的挑釁),她的身份(教授/女性)往往無力與之對抗(知識與文化在財富與拳頭面前都要氣短)。



    另外,麗妲很努力想要讓自己變得更獨立、更自由(向女登山客看齊),但她內在的拘謹(深植在心中的社會規範)又常常會阻止麗妲放膽做自己。最明顯的例子是麗妲在酒館用餐時,一時心血來潮,突然用性感的口吻挑逗住處的管理員(Ed Harris 飾演),話才說出口,理智立刻衝出來(有違她的教授身份),麗妲頓時感到羞愧,馬上轉身離開。無法決定要成為怎樣的「自我」(感性或理性,母親或自由人,帶領者或追隨者),或說就算決定了方向,又無法堅持到底,讓麗妲時時刻刻處在一種尷尬的情境中,因此在電影裡,我們發現麗妲並不隸屬於任何一個團體,她始終像個局外人,一方面厭惡被社會化的人,一方面卻又對他人投以羨慕的眼光。




    圖片
    《失去的女兒》劇照。(圖/翻攝The Lost Daughter FB)




    另一個有意思的設計,是麗妲偷偷拿走了艾蓮娜的洋娃娃,艾蓮娜找不到洋娃娃,成天哭鬧,妮娜一家人為此承受極大的壓力。電影到了尾聲,麗妲才將洋娃娃送還給妮娜。妮娜氣憤地質問她為何要這麼做?麗妲說是因為好玩,因為她是個怪怪的母親。對我來說,麗妲偷拿洋娃娃帶有一種報復的心態,既是想要財大氣粗的妮娜家人明白:照顧孩子是一件極其辛苦之事,也是享受「她(艾蓮娜)不是我的孩子」的幸災樂禍。另一方面,我也覺得麗妲像是藉由這樣的精神折磨,逼迫妮娜正視孩子與家庭帶來的不便,以過來人的身份在引導對方走上跟自己一樣的路(麗妲對妮娜帶有同情與理解,但同時帶有一份讓人不太舒服的惡意)。



    《失去的女兒》的導演是 Maggie Gyllenhaal ,這是她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非常穩,非常精彩,有讓我想起《女人碎片》與《媽咪厭世日記》,但《失去的女兒》對於女性內在情緒的捕捉與描述又更加地細膩複雜。演員部分,三位主要女演員:飾演年輕麗妲的 Jessie Buckley、飾演中年麗妲的 Olivia Colman 和飾演妮娜的 Dakota Johnson ,表現都非常搶眼突出,希望這三位女演員都能獲得奧斯卡的提名肯定,或者,至少兩位麗妲能夠得到提名啊!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林昕慧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