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戰場更透明但看不見這些事:俄烏衝突給21世紀戰爭的5堂課

    2023-02-24 17:21 / 作者 林宜萱

    俄烏戰爭滿一週年,讓許多軍事專家和鍵盤戰士認知到,自古有些戰場上的教訓至今仍適用,而要在21世紀的戰場上取勝,也需要一些新的認知。《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列出了俄烏衝突為21世紀戰爭立下的5個教訓。




    圖片
    烏軍將俄軍坦克改裝後自用。路透社




    與上一代戰爭相比,無人機的出現是新型戰爭最顯而易見的創新。無人機比過去更頻繁應用於監控和運送彈藥,提高戰場上的透視度,展現出平價的國防技術有時比造價昂貴的武器更能發揮奇效;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軍事史與戰術專家柯恩(Eliot Cohen)說,無人機的出現,代表現在「人人都可以有一支空中戰力」。



    傳統裝備在新世代戰爭中仍有一席之地,例如俄羅斯仍重度依賴老式火砲系統。柯恩表示,從軍事史角度來看,很少出現舊型態戰法突然就變得很落伍的情況,通常需要一段演變時間。



    不過,火砲系統的精確度和射程確實更勝以往,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成功有部分要歸功於一些精準的西方長程火砲,例如「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



    坦克仍然上場作戰,但它帶來的是質疑。西方估計俄羅斯損失逾2000輛坦克,令人疑惑究竟是坦克太容易被反戰車武器擊中,或純粹是俄羅斯的部署太差勁。



    新科技也有一些未知數,其中一個問題是太空技術。烏克蘭固然運用了商業衛星和美軍衛星來引導部隊行動,但這對戰鬥的重要性還有待研究,因為當中牽涉許多機密。



    烏克蘭成功抵抗俄軍初期大軍壓境的攻勢,讓閃電戰化為泡影;隨後烏軍又反攻奪回北部的哈爾科夫州(Kharkiv)、及南部的赫松市(Kherson)。這讓俄軍只能轉而砲擊烏克蘭城市、以及飛彈和無人機空襲民用基礎設施,反之,烏克蘭則集中攻擊俄羅斯的軍用設施。



    烏克蘭在戰爭前半段的表現,跌破許多專家眼鏡,並帶出了5條重要教訓:



    1. 士氣佔勝負的75%



    士氣對勝負的影響,已不是新概念。兩個世紀前,拿破崙就曾說,在戰場上,士氣的重要性是兵力和裝備的3倍。烏軍深知自己保家衛國的使命,而俄軍將領指揮失策、裝備妥善率差、基本的糧食和衣物也不怎麼樣,加上號稱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傷亡程度嚴重,士氣也受到打擊。



    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善用自己對媒體宣傳的熟悉、及舞台表現能力,不僅成功團結國人,也贏得西方支持。烏克蘭政治領袖把國家存亡與個人生死命運綁在一起,美國陸軍中將崔蒂( Stephen M. Twitty)表示,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意義更加重大。




    圖片
    2023年2月24日,烏克蘭新兵在英國一處軍事基地與英軍、加拿大軍一起為陣亡將士默哀。路透社




    2. 計畫趕不上變化



    「沒有任何計畫在與敵軍首波交戰後還會存在」,這是改編自普魯士名將毛奇(Helmuth von Moltke)的名言。若要現代化一點,拳王泰森(Mike Tyson)也曾說,「每個拳擊手心裡都有應戰策略,直到正臉吃了對方一拳」(Everyone has a plan until they get punched in the mouth)。



    和外界一樣,俄羅斯也高估自己的戰力,低估烏克蘭在2014年烏東交火蟻來的戰力提升。普丁也沒有預料到西方會如此團結支援烏克蘭,誤以為可以透過能源來牽制西方;俄軍戰略規畫者派出的軍隊規模太小,難以奪取一個面積相當於美國德州的國家。



    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戰略研究教授歐布萊恩(Phillips O'Brien)說,他認為美軍軍力和複雜戰術達成的效能,讓普羅大眾對戰爭有不切實際的想像;話說回來,雖然美軍在軍事操作上成功,整體戰略是否成功也不捉摸,而且美軍在戰場上也有騎虎難下的時候,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就顯示,發動戰爭比結束戰爭來得容易多了。



    3. 打仗不是紙上談兵



    戰場上有很多書上沒寫的東西,有些是有形的,其他是無形的。戰車、戰機、部隊人數都是可以計算的事物,軍事學說也查得到資料,但是俄羅斯卻沒有利用武裝上的優勢、也沒遵循自己的軍事理論或聯合作戰,例如俄軍空軍數量和戰力都優於烏克蘭,但卻沒能取得制空權。



    俄烏戰爭顯示了裝備和理論對戰爭影響有限,其中一個原因是聯合軍種作戰的複雜性,必須協調步兵、坦克、火砲、防空、工程、通訊、電子等要素。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陸戰專家巴瑞(Ben Barry)說,烏克蘭成功結合這些要素,還證明了無人機與反無人機防禦系統也是聯合作戰的一部分。



    烏克蘭軍也展現了整合各種裝備的能力,對於西方在戰爭爆發後才運來的數十種軍事裝備可以迅速上手,也善用新的民間技術,打破各界在承平時期認為需要耗費多時才能適應新武器、新戰法的迷思。



    另一個成功原因是烏軍將指揮權下放給戰場上的低階軍官和士官,而俄軍仍沿襲自上而下的決策流程,大大降低效率,讓士兵更難適應戰場上的劇烈變化。




    圖片
    赫松西北方尼古拉耶夫地區(Mykolaiv)田野上的俄軍戰車砲塔殘骸。路透社




    4. 進攻比防禦難



    進攻順利可能造成軍隊補給線太長,與後方援軍斷聯,無法獲得糧食、燃料和彈藥。在兩軍各種條件都相同的狀況下,進攻會比防守更難。



    俄軍在開戰之初進攻烏克蘭首都基輔時就出現這個問題,俄軍坦克在通往基輔的路上拉得太長,斷了燃料供應,導致有些坦克沒油,士兵只好棄車。



    同樣地,烏軍去年9月奪回哈爾科夫州後,南下反攻赫松的進展也變得緩慢,最終在去年11月才奪回赫松,而俄軍撤退的情況看起來就有序得多。



    與先前的挫敗相比,俄軍現在前線更短,持續建立反戰車防禦工事,阻擋了烏克蘭的反攻。烏軍接下來可以靠西方提供的步兵戰車和坦克反攻,但並不容易;俄軍要想突破烏軍,則也會需要旗鼓相當的武器,但是俄軍現在上場的士兵,有許多是更缺乏訓練、個人裝備品質也比較差的菜鳥兵,分析人士說,不知道這些士兵要怎樣才能表現得比已經變成砲灰的前輩們好。



    5. 透明的戰場



    烏克蘭戰爭大概是歷史上至今最透明的一場戰役,因為有了可以飛越戰場直視敵方位置的無人機、有民用和軍方衛星收集的情報,手上一支智慧型手機都能記錄戰場情況,情報來源相當開放。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上週一份報告指出,有了商業衛星和軍用衛星,太空變成烏克蘭的助力,而俄羅斯在這方面的侷限已經浮上檯面。



    現代戰爭較難出現像1944年「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又稱亞爾丁戰役)那樣德軍突襲美軍的情況。美軍在那一役有兩個步兵團投降,約1.9萬人陣亡。



    情報戰是現代戰爭的一大特性。國際戰略研究所陸戰專家巴瑞說,戰場可視性提高的結果,就是指揮官必須更注重部署時的安全、以及如何詐敵。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