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BBC:為何蕭茲訪中國顯得跟歐盟格格不入?

    2022-11-04 12:03 / 作者 韓政燕

    德國總理蕭茲今天(11/4)抵達中國,展開為期一天的旋風式訪問。蕭茲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首位訪問北京的七大工業國(G7)領袖,而此行不只在德國國內引起爭議,也讓其他歐洲國家十分關切。




    圖片
    德國總理蕭茲抵達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路透社




    對於歐盟國家而言,蕭茲此次訪問中國只是「告知」,並未與其他歐盟成員國「共同協調」,在歐洲引起關切。法國總統馬克宏最近就警告,蕭茲此舉可能會讓德國陷入孤立。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率先減少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但問題在於,德國是否被商業前景遮了眼,跟中國走得太近?



    馬克宏過去多年一直提倡歐盟不要過於依賴中國,常被外界批評這是保護主義作祟。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斷裂,再加上俄國入侵烏克蘭後,用能源進出口當作武器,還有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歐洲政策,歐盟國家現在越來越清楚,不能重度倚賴美國提供安全保護。



    在此時此刻,馬克宏堅持歐洲要更有凝聚力,更能自給自足,同時讓貿易夥伴更加多元,漸漸開始被其他歐盟國家接受,而蕭茲的做法反而顯得格格不入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國內主要爭議在於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簡稱中遠洋)有意購買漢堡港的股份。該起交易引起至少六名部長級官員抗議,認為這形同賦予中國對德國重要公共設施的控制權。國安部門也對此表達關切。



    不過蕭茲上週仍不顧國內反對聲浪,批准中遠洋收購漢堡港的24.9%股權。分析指出,沒人能確定蕭茲為何如此堅持推動該交易,但據稱他是幕後推手,雖然他也限制了股權從原本討論的35%,減為24.9%。中遠洋未來在協商事務時也不具有否決權。蕭茲曾是漢堡市市長,至今仍跟市政府保有密切聯繫,而市府一直主張該交易是對當地的重要投資。



    然而,許多評論家都懷疑蕭茲別有用心,因為他不想兩手空空地去見習近平。



    蕭茲這次訪問有商界代表團同行,而這正是蕭茲的前任者梅克爾訪問中國的標準做法。梅克爾主張「透過貿易改變」的外交路線,認為經濟的連結可以影響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政治關係。



    長期以來,與蕭茲同組執政聯盟的綠黨對中國採取較為強硬的態度。日前,綠黨出身的外交部長貝柏克(Annalena Baerbock)公開嚴厲地提醒蕭茲,曾經承諾要調整對於中國的政策。綠黨國會議員巴納薩克(Felix Banazsak)表示,德國必須從過去依賴俄國能源這件事情學到教訓,「我們必須盡可能獨立,不要依賴個別國家,特別是沒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BBC分析指出,蕭茲會很痛苦地發現德國與中國的關係有多麼複雜。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雖然對中國的進口大於出口。目前德國有超過100萬人的工作與中國有關。舉汽車巨擘戴姆勒(Daimler AG)為例,其生產超過三分之一的汽車都是賣到中國。



    在今年的上半年,德國對中國的投資創新高。化工大廠巴斯夫(BASF)才在中國開設新工廠,預定在2030年以前投資100億歐元。就在蕭茲訪問前夕,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才指出,對中國的原物料非常依賴,警告「拆夥」將會是經濟和地理策略的錯誤。德國中小企業協會也反對突然改變對中國的路線,「唯一的建議就現在不要打破任何中國瓷器」,言下之意要小心謹慎。



    蕭茲這次訪問中國停留不到12小時,他在行前表示,此行的目的是確定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因為這個世界需要中國對抗全球疫情和氣候變遷」,「如果中國正在改變,我們對中國的方式必須改變」。



    德國國內與其他領袖都在觀察,蕭茲要如何面對中國的改變,如何與北京政府交手,而這也是他執政的重大考驗。




    韓政燕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