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韓徵用工問題到兩國換位思考 一文看纏訟百年的日韓關係演變

2023-03-16 06:40 / 作者 陳毅龍

圍繞著日本與南韓纏訟已久的「徵用工(日本企業強徵南韓勞工)」訴訟問題,南韓政府6日公布了「解決方案」,表示日本企業遭南韓大法院(最高法院)索賠的賠償金,改由南韓政府旗下的財團代為支付,同時總統尹錫悅16日也將藉此訪日,與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這讓外界看好一度交惡的日韓關係將出現改善。不過,日韓究竟是經歷過何種歷史事件才演變成如此呢?未來還有哪些問題得解決呢?



纏訟多年的日韓「徵用工」訴訟因何而起?




圖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南韓總統尹錫悅,將於16日舉行領袖會談,外界看好一度交惡的日韓關係將出現改善。路透社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所謂的日韓「徵用工」訴訟問題,為2018年南韓最高法院,命令日本企業得向二戰期間強徵的南韓勞工進行賠償的判決。這些遭強徵的南韓勞工們,在日本統治下,從朝鮮半島被動員至日本的工廠、採礦場等進行勞動。



不過,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965年日韓伴隨外交正常化,兩國曾簽定「日韓請求權協定」,該協定明載「關於請求權問題,已完全且最終地被解決」。因此日本政府藉該協定,抱持著「徵用」問題已解決完成的立場。當南韓法院命令日本企業得賠償時,日本政府才會對該判決表達強烈反彈。



《朝日新聞》指出,日本政府之後強化了對南韓的半導體素材出口規制,南韓政府則對此採取反制措施,外界稱此時日韓關係的惡化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



為何日韓關係會變得如此複雜?




圖片
南韓外交部長官朴振,6日宣布一項計劃,以解決關於補償在1910年至 1945年日本佔領南韓期間的徵用工問題。路透社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如果要釐清該問題,得先從3件與日韓關係有關的歷史事件看起,分別是「併吞韓國」、「太平洋戰爭」、「日韓外交正常化」。



1、併吞韓國



若從地圖看,可知朝鮮半島的地形如一把向日本列島突出的刀刃,兩國十分靠近,因此兩國自古以來便常「你打過來、我打過去」。



663年,日本(當時稱倭)向朝鮮半島出兵,於白村江(又稱白江口)與中國的大唐、朝鮮半島的新羅聯軍戰鬥,結果大敗。鎌倉時代的1274年與1281年,來自朝鮮半島的蒙古元朝大軍與屬國高麗,入侵日本九州北部。儘管2度都能擊退對方,但也使當時的日本開始拉高對朝鮮半島的警戒感。



戰國時代時,已成「天下人」的豐臣秀吉於1592年與1597年,2度揮兵攻打朝鮮,雖然日本之後因豐臣秀吉病死而退兵,但日本侵略朝鮮前後長達7年之久,也帶給朝鮮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



進入明治時代後,當時幕末著名武士西郷隆盛倡導「征韓論」,試圖向朝鮮半島派兵。儘管征韓論遭政治家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對而受挫,不過日本在加強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的願望上,從那時起就未曾改變。



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清戰爭)、1904年的日俄戰爭,起因也都是圍繞著朝鮮半島發生的爭端。在這兩場戰爭都獲勝的日本,1910年將現今的南韓與北韓一併吞入日本,並進行殖民地化。隨後,大韓帝國改名為朝鮮,首都漢城改名為京城,開始了日本的統治。



2、太平洋戰爭



1937年日中戰爭開打,日本開始調整戰時體制。1938年日本制定《國家總動員法》,使得政府可在未經國會決議的情況下,就控制和運用所有國家資產。1939年日本再根據《國家總動員法》發布「國民徵用令」,讓一般民眾變得能因軍需產業而被動員。



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始,勞動力不足越發嚴重,於是日本開始從作為殖民地的朝鮮半島動員民眾。儘管當時社會,有人是自願響應動員募集,但也有人是因「國民徵用令」而被強制徵用。包含死者在內,由南韓政府認定的徵用工人數高達約22萬6000人。



3、日韓外交正常化



二戰最後日本戰敗,之前作為殖民地的朝鮮半島之後分為南韓與北韓。1952年,日本開始與同為「西方集團(自由世界)」的南韓交涉邦交正常化。不過,交涉卻困難重重,爭點在於兩國對日本吞併南韓的看法不同。



日方雖主張「當時(殖民)是合法」的立場,但韓方卻主張先前是「違法的殖民地支配」。由於只要一承認韓方的主張,日本就必須賠償南韓,因此日本將該議論置之不理,試圖以模稜兩可的解釋來解決,而其結果便是於1965年締結了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日韓請求權協定」。



根據協議,南韓將無償(贈與)獲得3億美元與有償的2億(貸款)美元,來作為「經濟合作基金」。在此情況下,兩國政府與個別國民間的賠償「請求權」的問題,也因此被成為「已完全且最終地被解決」。



通過這樣的操作,日本所支付的為「經濟合作基金」,而非因不法殖民地支配所必須支付的「賠償金」,且還可解讀為韓方無權要求賠償。日本決定將徵用工的補償問題,解釋為「已解決」,最終該協定與《韓日基本條約》一起簽署,實現了日韓邦交正常化。



「已解決」的徵用工問題為何又出現?




圖片
南韓首爾的國民議會上,持紅牌的南韓人參加抗議活動,譴責政府提出的徵用工解決方案。路透社




報導指出,韓方當時還處於獨裁的朴正熙政權時代時,朴正熙政權似乎是想盡快了結與日本的談判,將所得資金用於經濟發展。之後,南韓完成了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發展。



不過,該筆資金卻不足以補償以前被徵用的工人們。之後,朝民主化發展的南韓,其人權等意識高漲,徵用工們從90年代起,相繼向日本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訴訟。不過,原告的控訴遭駁回,2000年後則於南韓提出同樣的訴訟。



回顧歷史過往,日本與南韓有著複雜的關係。特別是1935年涉及到殖民支配,這對南韓群眾的對日情感帶來了影響。針對即將舉辦日韓領袖會談,南韓總統尹錫悅對此表示「這是為朝未來指向性的韓日關係前進所做的決定」。報導指出,「未來指向性」一詞,過去常是日方使用的語句,這次則由韓方來使用。另一方面,日方則表明,將繼承歷屆內閣的歷史承認,包括對於殖民地支配的「反省與歉意」。



報導指出,南韓開始思考未來,日本則反思過往,兩國採取站在迄今相反的立場上去思考,如此日韓將能順利妥協。當在思考日韓關係時,不能僅單純說未來指向性,也有必要考慮到殖民支配的歷史。




陳毅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