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偏鄉的鐵皮屋電影院「好想暫留屋」 用影像陪伴孩子長大

    2019-08-28 10:22 / 作者 陳玠婷

    什麼是影像教育?廣義來說,即是和孩子看影片,一起討論劇情,想想如果自己是劇中角色,會想什麼,做出什麼反應?在花蓮五味屋陪伴孩子的李珊說,「剛開始做影像教育以為是陪伴孩子,可是後來我覺得是大家一起成長,一起認識自己,接觸世界,然後彼此陪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被劇情理解和安慰的電影

    來自台北的李珊,從小在資源豐沛的環境長大,教育、精神生活不匱乏。放長假跟著服務性社團到偏鄉服務,像澎湖吉貝和七美都有她的足跡,她說,那時開啟陪伴孩子的興趣。



    因此大學雖然念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畢業後決定申請「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到台東服務兩年。



    不是教育體系出身,李珊選擇怎麼教學生呢?她記得中學時期,老師播電影《藍色大門》,「我那時候被劇情感染,老師引導我們想,好像被人了解還哭出來,我覺得是電影陪我度過那段時間。」所以,李珊心裡種下一顆小種子,她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找到自己的意義,也可以和生命經驗呼應。

    李珊說,台灣有老師專研影像教育,非常專業,不過中學那段回憶影響她很多,希望自己也能透過影像教育陪伴孩子:「老師是引導的角色,電影像是媒介,我們都跟主角一起經歷很多事,譬如,如果現實生活發生跟主角一樣的事情,我們會有什麼反應?會怎麼解決呢?這樣可以回歸到自己的生命,也會更了解自己。」或許未來遇到困難知道怎麼解決,「我很喜歡和孩子們討論,覺得好看想哭,或者不好看,甚至無聊都沒關係,如果說不出來也可以畫在聯絡簿裡面,用不同形式交流。」



    李珊在台東服務兩年後,轉到花蓮五味屋陪當地孩子。五味屋在豐田當地是社區組織, 以陪伴孩子學習過生活為目地,發展許多計畫陪孩子摸索世界,像李珊的影像教育,選擇符合孩子需求的電影:「之前五味屋孩子成立小樂團,那時候我們就選擇國外樂團的電影,而且是台灣少見,參加過影展的片子。」藉不同文化地緣關係,給孩子不同刺激,「我們也會邀請推廣影像教育的老師,或者導演來跟孩子互動,很有趣。」

    鐵皮屋電影院 聚集偏鄉孩子的心血

    花蓮的地形狹長,大多數人很難進電影院,因此李珊和其他夥伴近年推動「流動放映所」 ,希望在花蓮不同鄉鎮裡找到合作單位,為當地人播映電影,「我們希望能夠建立具當地特色的電影院,譬如專門為老人播放的電影院。」而且朝電影院規格出發,「不過我們希望不要拘泥電影院形式,像花蓮市區有幾間藝術空間和我們合作,他們每一間都有不同空間氛圍,看影片的感覺很不一樣。」



    豐田的社區電影院─流動放映所由善心人士分享閒置鐵皮屋 ,建置規劃前期,他們帶著五味屋孩子們參觀台北的書店、藝術空間、板橋府中十五,擷取優缺點,再著手改造鐵皮屋,規模大至裝潢,小至零食點心,李珊和夥伴都帶著孩子討論決定。

    孩子們親手打造電影院的回憶無價。

    推了影像教育這麼久,沒有發生煽情的大改變,但是在微小之處,看得到孩子們的轉變與懂得選擇。五味屋的志工曾和李珊分享,在板橋五中十五遇到以前五味屋的孩子,他不是文青,個性也直來直往很活潑,在這個網路短片時代,他願意好好看一場電影,非常難得。



    李珊在五味屋三年了,跟孩子就像是朋友,鬥嘴吵架,和解聊心事都常常發生,她也從中發現,偏鄉和都市資源多寡不能比較,鄉村有溪水有山脈,他們並非一定要上美術館或電影院,「他們對資源的看法不一樣,我們要學習理解看到他們擁有的,不是看缺乏的。」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