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薪破百沒有秘訣 人生一定要體驗一次沒有固定底薪的日子

    2019-05-07 09:26 / 作者 陳玠婷

    誰說只有工程師才能年薪百萬?本文專訪士、農、工、商四位不同領域的職人,分享他們晉升百萬年薪俱樂部的秘訣,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努力。





    聲語表達師林依柔:不要太早進入夢幻工作



    聲語表達師林依柔是台灣第一位聲語表達創業家,她認為這時代是個人品牌發展契機,因此運用音樂專業,自創聲語表達技能:教學生表達要「內外合一」,即是「好的表達內容」加上「語調情緒和肢體語言」,才能抓住機會。目前,她的事業版圖擴及中國、東南亞,學生身分囊括小學生到企業家。



    林依柔大學音樂系畢業,主修大提琴、副修鋼琴,學生時期同學往音樂家方向努力,她則是不停尋找其他出路。她高中接觸朗讀,大學接配音、當音樂會主持人,表現大受好評,她從中創造台灣從未出現過的聲語專業工作:「好玩很重要,太有目的性會有太多設限,告訴自己最差不過就是現在,然後要求自己做什麼要像什麼。」



    台灣過去從未有聲語表達師職業,林依柔為了打開市場,主動到咖啡廳、社區辦公益講座,並積極參加服務社團、扶青團、商業組織BNI等團體,再加上大量閱讀,累積大量不同領域觀點、生活經驗,打下現在多元顧客市場。她明白不同角色在不同場合,應該要有不同聲語表現,「一個人聲音好不好聽、文字用詞好不好,取決於生命經驗。」因此她希望藉自己的專業,替一個人打造自信、表達自我的能力。



    她分享,自己從業到現在,從聲語表達學會人要內外合一以表真誠。另外,她從事這份工作最大的收穫學會圓融,更懂得廣納欣賞他人的不同。最後,林依柔建議新鮮人,人生一定要體驗一次沒有固定底薪的日子,不要太早進入夢幻工作,才有機會體認自己擁有什麼、缺乏什麼,讓未來目標更明確。





    水耕專家王淇松:只要最高級,與眾不同才有機會出頭



    今年59歲的王淇松,十多年前以水耕方式種植日本網紋洋香瓜(哈密瓜),表面紋路深而立體即是甜度的最佳證明,最高峰時售價來到一顆台幣五千元,「我的東西一定都要獨一無二,才能開拓自己的市場。」



    他年輕時,短暫待過商界,開過咖啡館、賣過美術燈。做美術燈那幾年,從設計、開發到零售,每個環節他都親自把關,可惜敵不過中國低價市場,最後收山回老家,在新竹香山開始新事業。中年轉職大多辛苦,王淇松從辦公室走入農地,看似愈活愈回去,其實並不然。



    老家有塊農地,王淇松認為做有機太辛苦,於是連續兩個月每天從新竹到台中農業改良場學習水耕理論與技法,蓋水耕溫室,當個穿西裝打領帶踩皮鞋的農夫。種什麼好?他認為種青菜太普通,沒意思,看到日本一顆要價台幣三千元的洋香瓜,決定試試水耕洋香瓜。



    研究五年,經過無數次改良,推出新竹竹塹香瓜,甜度大約12至15度,未剖就聞得到香甜瓜味,但入口又不會甜到膩喉,嚐起來非常雅緻,「如果品質不夠好,沒有達到一定的門檻,那就沒有推出的價值。」



    竹塹香瓜剛推出時,一顆賣五百,後來愈來愈受歡迎,單顆售價來到五千元,過節送禮總是供不應求。「不要把香瓜當水果,把它當禮品。除了香瓜品質要夠好,包裝也要用心,就像以前五百塊是紙盒,五千塊就用雷射雕刻的木盒,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位。」



    此外,王淇松還擴大種植規模,引進美術燈,補充日照光。他更成立產銷班,不吝嗇與其他農夫交換心得。「剛開始當然很艱難,設備投資下去,品質又達不到標準,不過如果認定這條路可以走,經濟撐得住,就不可以遇到失敗就放棄。」還有,不要當小農,要做就要做大規模,當個大農才有話語權。





    木工師傅朱國璋:想學功夫,就要夠機伶,敢發問



    朱國璋今年35歲,入行快20年。他說自己國中二年級剛好開始周休二日,假日就到木工師傅身邊打工,「我爸爸以前做傢俱工廠,他的堂兄賣傢俱,我從小就在這個環境長大。」



    小時候,他撿餘料做木劍、小凳子,現在他能為教堂釘做四面弧形天花板,居家裝潢、公共領域、商業空間都參與過,經驗相當豐富,但他卻謙虛說:「我爸爸那才叫厲害,我還不夠,我要活到老學到老。」



    即便從小就在木作間長大,剛入行也熬過學徒掃地、遞器具的階段,但他不引以為苦,「想學師傅功夫,眼睛就要夠亮,夠機伶還要敢問,現在很多學徒都不敢問,很可惜。」當學徒時,他為了美術館送件到澎湖小學的案子,與師傅連夜趕工,親送作品從台中到高雄,搭船送到澎湖安裝,「自己的作品要親自送達才安心。」



    朱國璋生性嚴謹、細心、講信用,要求自己做工細膩,「做得好,顧客才會一個介紹一個。」去年,他與哥哥參與居家裝潢案,做一個弧形中島吧檯,貼合木皮連1mm都不放過,業主曾讚賞他貼合對花紋,縫隙俐落,功夫扎實。



    另外,他認為木工師傅不能只有專精木工,還需要涉略其他裝潢相關專業,譬如玻璃、鐵件、泥作等,才能刺激創作想像力,也能快速獲得業主的信任,「我常常跟業主變成朋友,鬧不合的機會也會降低了。」他為自己創造生存之道,幾乎不用煩惱沒有案源,生活穩定。



    朱國璋每次走在路上、工作遇到其他師傅的時候,都會四處觀察環境,想辦法將其他師傅手路學起來,跟上時代潮流風格,「做木工的人心思要細膩、懂得轉變,譬如同樣木作格間牆要銜接水泥地就有很多方法,埋鐵件、作高低差等,還要懂得算兩者厚度怎麼搭配。」



    現在,他一身功夫,依舊大量學習,挑戰困難案件,希望台灣有朝一日也有好的設計,讓後生晚輩學習。





    人偶模型師蔣正廷:這世代就是個人品牌時代



    蔣正廷的經歷是典型的創業故事,曾在房地產業領百萬年薪,過著人人欽羨的生活。35歲因職業倦怠決定離職,成立STUDIO SUNDOWNER工作室,專門產製台灣原創人偶。短短5年,作品成功推廣到20多個國家,限量商品一上市,往往很快銷售一空。



    為了從房地產跨到人偶模型師,離職前一年,蔣正廷就開始做人偶,並沿用房仲專業,開發廠商(服裝廠、包裝廠)、行銷通路、看展覽做市調,「不過我覺得當初過度樂觀,以為自己什麼都準備好了,創業後才發現什麼都不懂。」



    譬如限量300隻人偶銷售一空,收入卻不如預期,「代理商抽成、第三方支付手續費與押金規則、國外運費都是預想之外的成本。」有了慘痛經驗,他重新調整工作模式,開始專業分工:他負責設計人物、製作初模,再交給3D建模廠商製作成品,「原本一年只能做兩個人偶,現在兩個月就能推出一個,專業分工才能加快速度。」



    他判斷台灣市場小,且偏好國外卡通電影人偶,歐美則喜歡原創,因此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國外訂單占七至八成,「找對目標、才能投入到對的市場。」此外,他還靠異業合作、參與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等方式拓展品牌知名度,「這世代就是個人品牌時代,前輩做接單代工的生意,我選擇靠創作拓展個人品牌,因為原創的競爭者少。」



    目前,工作室邁入第六年,蔣正廷年收入達到150萬,而且身分很多元。除了人偶模型師,他還兼任設計總監、大學講師,「以前工作做完,等著領薪水就好,現在身兼多職,必須不斷學習新事務,辛酸、快樂都有。」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