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譚偉恩:侯友宜拋「青年購屋免頭款」 3點欠周延恐讓高房價更嚴重

    2023-12-11 10:02 / 作者 譚偉恩 / 國立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
    學者認為,落實居住正義正確的方向是要讓房價平穩化以及青年薪資有所調升。示意圖。廖瑞祥攝
    近日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青年首購屋免頭期款」的政策,宣稱貸款額度最高到1500萬元,可全額貸免付頭期款,並獲得為期5年之利息補貼。此政策實在有欠周延,既對青年實際所需幫助甚微,又可能為政府財政及銀行債信帶來額外負擔。

    連適用對象「青年」都定義不清

    回到幾個基本問題來看,首先,何謂青年?依據聯合國大會的定義,「青年」係指年齡介於15歲至24歲之間的人口。而我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係將青年人口的年齡範疇劃定在15歲至35歲之間。值得注意的是,財團法人台灣智庫今年(2023)透過「台灣青年政策意向調查」發現,有部分民眾認為青年的年齡上限可以放寬到40歲以下。觀之「十大傑出青年」的選拔條件,以及「青安貸款」的年齡規範,一個合理之青年歲數邊界應可標定在18歲~40歲之間。因此,此一政策的適用對象再一開始就是模糊不清。

    2022年,巢運進行了「青年居住困境與政策調查」,在超過5000份有效問卷中發現,台灣的高房價嚴重影響購屋者的日常生活與品質,讓期望購屋的「中產青年」望而卻步。面對當前的高房價,青年該不該努力賺錢買房,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或人生其它目標,應該是一個見仁見智問題。家人、朋友、政府或許可以提供建議或幫助,但終究必須青年自己想清楚、做決定、擔責任。因此,選舉期間若有候選人針對買房問題提出具有「鼓勵性」的政策,就不是件單純的事,更何況這樣的政策還是在選前1個月左右才被提出。

    青年購屋免頭期款,誰算是青年?有多少人?預算問題如何處理?看房示意圖。資料照片

    高房價背後的複雜社會問題

    房價居高不下的現象背後是盤根錯節的社會問題;詳言之,高房價在許多國家已不是未被滿足之住屋需求所致。這個情況在台灣更是明顯,房子除了滿足居住之需求外,也同時是不少人用以保值和投資的首選「金融商品」。何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持屋成本相當低;在台灣擁有一輛車子的稅務成本非常可能比持有一間30坪左右的房子還高。就算購屋之後並非自住,在現行稅制下,房屋所有人承擔之稅務成本也高不了多少,所以人民只要收入或積蓄在一定水準之上,幾乎必然投資房地產。但如此一來,就等於相對減少對台灣其它產業的投資,導致台灣房價不斷上漲之餘,國內產業(半導體除外)整體獲得之投資金額偏低,升級速率偏慢。

    另一個導致高房價的原因是台灣土地的稀缺性讓地價幾乎沒有下滑空間,而營造成本又同時因為過去3年的疫情和缺工關係不斷攀升;這一來一往之間,房價自然很難下跌。

    筆者認為,將青年的購屋價格定錨在1500萬元,恐讓台灣現今的高房價問題雪上加霜。圖為新北市中和。廖瑞祥攝

    侯友宜沒想到的後續3大問題

    所謂的「青年購屋免頭期款」,這個政策的推出很明顯欠缺周延思考,只是著眼於短期的選票考量意味濃厚,政策本身有許多問題需要釐清。首先,將房貸額度明示最高為1500萬元,等於將青年的購屋價格定錨在1500萬元,若未來真的施行,低於此價格的房產必然先漲一波,毫無疑問是讓台灣現今的高房價問題雪上加霜。

    其次,搶選票的用意太明顯,負責任的誠信卻少得荒唐。提案的候選人完全未說明預算問題如何處理,以及若日後立院未通過相關法案時,他應如何兌現承諾?還是就逕自甩鍋給不支持其政策的立委們?

    第三,如果預算問題能解決,銀行信貸業務上也能配合,在不用頭期款就能買房的條件下,買屋幾乎比租房(需準備押金)還容易,房市的買氣絕對會升高,房價上揚必尾隨而至,建商與房仲成為最終實質獲益者,但真正因此政策而購得房屋的受補助青年有多少呢?若以一戶補助300萬元頭期款來估算,政府一年的預算若沒有超過200億元,補助戶數就會相當有限;若要增加受補助戶,增額的預算要從何而來便是棘手問題。

    候選人推出政見前應先釐清台灣高房價的問題背後脈絡。取自Unsplash

    落實居住正義還是要從房價和薪資著手

    高房價已成為歐美和東亞多國均面臨之社會發展問題,為了讓人民能在較小的經濟壓力下買到所需的房子,各國政府皆設法提出相應措施,希望改善問題並消弭民怨。另一方面,長期居高不下的房價正漸漸成為某些國內問題的關鍵成因,已有若干研究論文指出,居高不下的房價與低生育率之間存在顯著的負向關聯性。

    我國已在今年1月10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的修正草案,針對房市炒作行為進行重罰(最高可處罰金5000萬),可謂是國家邁向居住正義的重要一步。當然,這距離落實青年心中的居住正義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正確的方向是要讓房價平穩化以及青年薪資有所調升。

    參選自然是希望最終能夠勝選,對於一個將正義視為人生價值的候選人來說,絕對不會希望自己勝之不武。台灣的房價在過去20年間一直不斷攀升,但關鍵轉捩點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際;當時馬政府以「降低繼承者或受贈者的避稅誘因、增加國內經濟動能,以達擴大稅基自然增長」為由,不顧稅賦改革委員會的反對意見,將遺產及贈與稅之最高稅率由50%調降為10%,營利事業所得稅則由25%調降到17%,導致後來台灣高房價的問題更加嚴重,同時貧富不均的現象有所惡化。

    將近16年過去了,我們希望強調自己會「好好做事」及「走自己的路」的總統候選人是能夠對自我言行負責任之領導人,而非為了衝高自己的民意支持度和贏得總統大選,就推出思慮未周,甚至是方向錯誤的青年購屋政策。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
    譚偉恩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