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爾德專欄:打經濟牌未見效,習大親自出手介選

    2023-12-28 15:00 / 作者 顧爾德 /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為他11月16日在舊金山參家APEC峰會。路透社
    就在台灣總統大選進人最後一個月之際,中國接連出重手介選。中國領導人習近平12月26日上午警告:「堅決防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而在此之前,中國已連續進行了幾波「介選」行動。頻率之高,在歷屆大選中罕見。可以預見,到選前還有半個月之間北京還會有動作。

    習近平26日的講話並未直接針對台灣大選,而是藉紀念毛澤東130周年誕辰的活動致辭時傳達這個訊息。他是把毛澤東的革命生涯當成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步 ,當然「祖國統一」是民族復興不可少的,因此他說:「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中國人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堅決防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10年前毛澤東120周年誕辰習近平也在講話,當時才當上總書記1年的習近平沒談一國兩制和港台問題。2013年台灣沒選舉,總統大選是2012年舉行;香港雨傘運動也還沒發生。雖然習近平已經在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夢,但「祖國統一」具體進程還沒進入他思維;不像這幾年,既讓香港二度回歸,又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中國介選被調侃「反而幫綠營催票」

    回顧「中國介選史」,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是讓大家印象最深的。當年北京在離投票僅剩25天前公布第二個台灣問題白皮書《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把矛頭指向即將下台的總統李登輝,而未太明顯針對總統候選人。而在選前3天,中國安排甚至在台灣民眾心目中形象不錯的總理朱鎔基出場介選,他在記者會上針對性很強地向台灣發出警告:「不管是誰,只要搞台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世事難測,台灣同胞你們要警惕啊!」

    就結果論,朱鎔基的恫嚇反而激起選民反感、幫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催票;而之後台灣幾次大選,中國出手通常都是反效果。連國民黨副總統侯選人趙少康都說,他反對中共介入台灣選舉,因為每次出手「都搞得風雲變色」。也因此,這次習近平金口一開,台灣媒體、社群平台上親綠言論紛紛歡呼:「習總加速師為賴清德助選了!」

    兩張經濟牌介選:對富士康查水表、取消ECFA優惠

    中國這次介選動作頻頻,之前少見。從藍白合還在折騰時,北京出手查富士康「水表」以逼退郭台銘;接著宣布台灣禁止進口中國大陸2455項產品屬貿易壁壘、再取消12項屬ECFA早收清單優惠的塑化貨品。

    不過,這些動作似乎沒達到預期效果,郭台銘退了,藍白還是沒整合;這兩個經濟手段的介選大動作,在台灣也沒有引起太大波瀾──股市沒受衝擊,相關塑化股只是小跌,之後也逐漸回升;而在社群媒體的討論上,這個議題未成為重要話題;依藉人工智慧分析網路操作輿論風向的Infodemic平台分析,的確有可看到協同團體(troll group,網軍)在帶風向,但效果並不明顯。

    而在總統候選人的政見會上,中國取消ECFA早收清單優惠也未成為交鋒重點。國民黨的候友宜只是舉水果檢疫問題為例,指責民進黨政府不去和對岸溝通、協調以解決問題。但事實卻是:從蔡英文上台之後,中國就拒絕和台灣政府溝通,例如2021年9月中國宣布暫停台灣的釋迦、蓮霧輸入,當時農委會就指出,台灣10度要求與對岸進行技術性對話以解決問題,都遭「已讀不回」。

    問題的關鍵就是民進黨政府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就如今年(2023)11月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南京舉行時,中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致詞時說,只要能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就可以對話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中央的民進黨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中國就故意跳過中央政府,和台灣地方政府(如台東的釋迦)或民間團體(例如在福建舉行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接觸。用習近平的話叫做「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對台政策「操之在己」。

    不過,對台灣連續打出兩張經濟牌,為什麼沒看出效果?

    台產業與出口結構改變 早收清單對台經濟效益下降

    就早收清單的貨物貿易而言,台灣對中國出口部分,過去5年來除了2021年出現成長,其餘4年都呈現下跌。2021年台灣不只是對中國出口成長而已,整體出口貿易都大幅擴張,總值8279億美元,為16年來最佳。

    早收清單對台灣的經濟效益是在下降中。就石化產業而言,台灣仍有4成石化產品銷往中國與香港,依然是最大市場;台灣石化產品列入ECFA早收清單有88項,若關稅優惠中止台灣當然會受傷。問題是:台灣對中國石化產品出口已連年下降,主因是中國石化產業在過去十幾年間大幅成長,規模遠超過台灣。

    以重要石化原料乙烯為例,2010年ECFA簽訂時,中國年產量1400萬噸,如今已達4600萬噸,而台灣一年產能只有約400萬噸,其中台塑化占了300萬噸。兩岸石化產業規模差距這麼大,除了少數利基產品,只靠早收清單已無法助台灣石化業在中國競爭,想進入中國市場只能削價競爭、降低獲利。這次受衝擊最大的台塑集團,其實也早已針對中國石化業的競爭研擬因應對策。

    台灣官方強調取消ECFA早收優惠對台灣整體經濟影響很小,因為ECFA項目佔整體台灣出口不到4%。這一方面是台灣廠商與政府在分散市場與產地上已做出成績。依行政院資料,2022年第一大出口市場依然還是中國大陸(含香港)占整體出口比重38.8%,但出口金額比前年減少1.6%;而第2大出口市場東協10國,占比16.8%,出口金額年增14.8%;第3大出口市場美國,占比15.7%,金額年增14.3%;第4大出口市場歐盟,占比7.3%,金額年增9.8%;第5大市場日本占比7.0%,金額年增15.1%。換言之,前五大出口市場只有中國出口金額下降。

    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台灣產業結構與出口結構的改變,目前資通訊產品占台灣出口7成,其中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資通訊產品也佔6成以上。依據WTO資訊科技協定,台灣資通訊產品出口到其他會員國幾乎都已全面免稅。

    對台經濟報復後北京可能陷入2困境

    這次北京另一招經濟殺手鐧是認定台灣存在對中國貿易壁壘,但是至今還沒有宣布怎麼報復。這有可能是要等著看誰當選總統才決定下輕重,也無法讓台灣民眾此刻 就感受到「痛」。但北京若對台灣報復會面臨兩個困境:

    第一、被中國點名約2500項對中構成貿易壁壘的產品逾1/3是農產品,如果迫使台灣政府取消這些產品的進口禁令或關稅壁壘,那麼受傷最大的是台灣農民,也會激起基層農民對北京反感,這和北京「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統戰目標相違。

    第二、中國調查台灣貿易壁壘雖引用WTO規定來佐明台灣違反規定,而且透過其駐世貿代表團以書面通知台灣代表團這項調查。不過在調查過程中卻規避WTO機制,片面進行。因為一向避免把台灣問題國際化的中國當局,不願意透過WTO機制和台灣協商,也不向WTO控告台灣違反其規定。未來如果中國對台灣進行報復,台灣一定會向WTO申訴,屆時中國避免不了這場「國際化」的兩岸交手。

    當然一個更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在走下坡,因此對台灣打經濟牌,吸引力已大不如前。也許是經濟牌對台灣選戰沒太大效應,所以逼著習大親自出手。

    習近平致辭中,有關台灣問題的類似文句排列組合過去已出現多次,但在台灣大選最後幾個禮拜放話反對「任何人」分裂台灣作為,絕對有針對性。現在離選戰還有半個月,接下來北京應該還未有後續動作,是文攻、還武嚇?會有效、還是反而幫綠助選?就等著看吧!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顧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