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我國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規劃出12項關鍵戰略。國發會、環保署今(28日)聯合發表淨零轉型的階段目標及下一階段行動,將2030 NDC(國家自定貢獻)從20%提升為24%±1;也就是說,相較2005年的排放量,到了2030年,將減少24%±1排放量。
NDC全名為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中譯為國家自定貢獻。2015年,世界各國共同締約《巴黎協定》,藉以取代《京都協議書》,讓各國依狀況及能力,提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及計畫,以控制全球升溫在1.5℃到2℃內。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政府將編列9000億預算,以落實12項關鍵戰略。若能如期完成這12項戰略,它的減碳效應會非常顯著,減碳量可達7200萬噸至7600萬噸。若以2020年排碳量為例,約佔29%。
龔明鑫並在記者會上宣布,國發會做為國家重大計劃規劃和審議單位,未來台灣任何一項重大建設都必須做淨零審議工作。
其次,除了原規劃9000億經費投入外,還將啟動中小企業協助計畫,助其在淨零適應能力的提升,包括智慧化、系統化整合,並改善設備,幫助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商業機會。
環保署長張子敬則表示,2015年,我國提出NDC與2005年相比,2030年要減碳20%。這是應《巴黎協定》要求而訂定,但NDC目標必須五年檢討一次,且需提早公布。因此,今日提出24%±1減量新目標,此目標依法在2024年必須再檢討一次。
以鄰近國家為例,日本的NDC為46%(2005年相比2030年),韓國則為14%(2005年相比2030年)。針對台灣目前提出的NDC目標「24%±1」是否不夠積極的疑慮?龔明鑫表示,「我們必須理解、務實去面對整個轉型過程。而真正巨大的減量效果,要等到2030年後,新的能源科技開始實施後才會比較明顯。」距今還有8年,希望這段期間能加強國際間合作,把新能源帶進台灣;「現在正是科學家救世界、救國的時候。」
張子敬指出,西方國家如歐盟會員國,能完成很大幅度的減碳量。但像台灣,我們正努力改善,但減碳幅度還不夠明顯。而針對「24%±1」NDC目標不足問題,「因為每個國家狀況不同,基準年也都不一樣,有的國家會把基準年放在比較高的位置,這樣看起來,這些國家的減碳量就變成比較巨大。」
張子敬進一步指出,台灣在2007年達到減碳峰值,一直在往下走,因此我們在檢討時,就不要跟其他國家做法一樣,去調整基準年,只為了讓數字好看;而是維持2005年基準年不變,再去設定我們的減量目標。目前訂的24%±1雖然看起來不太夠,現在提出的12項戰略就是希望能去達到24%±1的最大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