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許多人每天頻繁上網,並擁有多個社群平台,喜愛在網上發文、與他人交流;但耶魯大學近日發布的新研究顯示,雖然許多網路媒體都稱自己僅是一個平台,只是提供用戶發聲的中性管道,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社群媒體的按讚、分享等機制容易造成人們更劇烈的憤怒感。
耶魯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克羅克特(Molly Crockett)與心理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布雷迪(William Brady)以推特為數據源,因為此平台過去發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快速憤怒膨脹」事件,許多公眾人物也經常用推特發文,表示對某事件的憤怒;本次研究克羅克特與布雷迪共觀察了7331位推特用戶,並紀錄了1270萬則推文。
最終兩名研究員發現,社群媒體並非中性的發聲平台,而是容易讓人們更加憤怒的媒介,因為表達憤怒的貼文往往會獲得更多按讚、分享,久而久之使用者便習慣表達自己的憤怒,進而將這種情緒放大、散播出去並影響他人。
這份研究下了三個重要結論:一、用戶透過對於社群網路反饋機制的學習,強化了自身的憤怒;二、用戶對社群網路的機制非常敏感,敏感度更甚於用戶本身的喜好;三、社群網路的意識型態對於用戶的憤怒程度有很大的影響,越偏激的社群網路環境下,用戶越容易感到憤怒。
不過,耶魯大學副教授克羅克特強調此研究的侷限,因用戶憤怒程度的高低是依靠語意分析獲得,並非實際詢問得知,在網路上許多人表達感受的方式會與實際感受不同,例如當使用者表示自己很開心,他們實際上可能沒有那麼開心;因此調查結果的數據恐有些許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