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颱風論壇|梅雨真是解旱的救星?!3種狀況恐難以帶來雨水

    2021-05-21 14:48 / 作者 吳亭頤

    2021年上半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異常乾燥的氣候不僅讓全台多數水庫乾涸見底,中部地區民眾也因此被迫進入限水的生活。乾旱的台灣,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好幾波豐沛的降雨,使水庫解渴。近期有什麼降雨系統可能會讓台灣解旱呢?答案就是「梅雨」了!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現象,發生在每年5~6月春夏交替之際。梅雨的到來,也代表東亞地區雨季(5~10月)的開始,因為相比於3~5月的春雨,梅雨更能提供長時間、連續性的較大雨勢,足以翻轉原本乾季(11月~隔年4月)雨勢不大、雨期不長的天氣型態,也能讓台灣脫離乾旱的陰霾。不過為什麼梅雨能提供長時間的大雨呢?這就要從梅雨的形成機制講起。




    圖片
    台灣的明顯梅雨,預期會落在五月底至六月初。(圖片來源/台灣颱風論壇)




    在自然或地球科學課本裡,常常提到梅雨鋒面的生成與兩個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相互對峙有關,因此在天氣圖上,梅雨鋒面時常是以滯留鋒面的形式登場,鋒面滯留的區域就會有長時間的雨勢。但是冷暖氣團勢力相當無法解釋為什麼梅雨鋒面常伴隨較大雨勢,這就要從梅雨鋒面的水氣來源講起。



    梅雨季的中期,亦即5月中旬~6月中旬,夏季西南季風逐漸建立,季風提供的豐沛水氣可以使梅雨鋒面上的降雨雲系發展得更加旺盛,所以鋒面侵襲的區域常有較大雨勢。簡言之,鋒面的滯留特性以及西南季風伴隨的豐沛水氣,造就梅雨鋒面長時間大雨的特徵。



    從以上的資訊暗示我們,梅雨季是台灣降雨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不過並不是每一年的梅雨季都有豐沛的雨水,要是梅雨季降雨量很少,亦即「空梅」,台灣西半部地區的旱災恐怕只會雪上加霜。在什麼樣的天氣配置下,容易發生空梅呢?



    以下有三種狀況可能導致梅雨鋒面難以為台灣帶來雨水:

    1.    原本應該在菲律賓東側的太平洋高壓偏北活動,並長期籠罩台灣。

    2.    北方冷空氣太過於軟弱,造成梅雨鋒面無法向南移動、推來台灣。

    3.    梅雨鋒面即將侵襲台灣之前,結構受到西太平洋活動的颱風破壞。


    2021年5月的天氣配置正好符合第1點與第2點,因此全台各地雨量偏少。



    雖然5月雨量偏少,但是6月仍有機會受到梅雨鋒面影響,為台灣帶來雨勢。在全球暖化下,這種「梅雨季延後」的天氣型態會時常發生嗎?答案是有可能的。



    未來的梅雨季,豪大雨開始發生的時間點平均可能會從五月中旬延後至五月底、甚至六月初左右,並伴隨降雨日數減少的現象,這可能導致梅雨季常有高溫發生。除此之外,梅雨季的降雨型態也會逐漸改變,例如降雨強度增加(容易迅速造成積淹水現象)、部分的鋒面降雨被午後雷陣雨以及西南氣流造成的降雨取代......等等。綜上所述,梅雨季的天氣變化將會更為極端,成為台灣人民每年必經的氣候課題。



    因此,為了減緩地球暖化,我們應當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例如以大眾運輸系統代步、節能減碳、做好資源回收,並關心氣候與能源議題,鼓勵政治人物擬定相關政策,才能將類似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不再失控地上升。

     




    吳亭頤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