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保護學生與家中長輩 學者:避免超級傳播場景在台發生

    2021-05-18 09:59 / 作者 劉彥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17 日宣布新增 335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333 例本土(案 1684 至案 2016)及 2 例(案 2017、案 2018)境外移入,再度創下單日歷史新高。 學者何美鄉呼籲特別要保護學童與家中長輩,一定要避免超級傳播場景( Superpreading event )在台發生。 



    針對國內疫情延燒,雙北已達成共識,包含高中職、國中小、公私立托幼全面停課至5月28日。然而其他各縣市仍就疫情最新發展呈現滾動式調整,除了大學未全面遠距教學之外,多數縣市高中以下學校仍未全面停課。對此,就有學者呼籲盡速改成線上教學,杜絕疫情發生。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稍早在臉書寫下,在哈佛與MIT 的研究中,企圖量化每人呼出的空氣中含有多少因氣管內膜剝落所產生的飛沫,研究結果顯示,18%的人貢獻了空氣中80%的飛沫。這研究也顯示,年長肥胖(age-BMI)者與飛沫高產能成正相關。此研究加上過往對呼吸道黏膜表皮的研究結果顯示,確實有一些人的黏膜表皮比較容易因為呼吸,說話、咳嗽等等而剝落,因而在他周遭的空氣中產生較多的飛沫,這確實反應了所謂超級傳播者確實有存在的可能。 




    圖片
    何美鄉建議避免超級傳播場景在台發生(圖片來源/翻攝自WIKI)




    但從流行病學與健康社會學的角度,超級傳播者若是沒有處於一個超級傳播的場景,那就不會造就成為任何重大公共衛生的不良事件。 超級傳播的場景通常包括多人的室內聚集並有交談,歌唱甚至肢體接觸等活動,也一定不會保持社交距離。所以我們認為用超級傳播場景來形容,更具公共衛生的意義。引用這個概念的延伸,我們很清楚的看見,不管是前日確診者的蘆洲餐會的聚集或是萬華茶藝館的經營與消費的生態模式 ,都非常符合所謂的超級傳播場景。所幸現在台灣全民似乎在未來數週都不會讓這樣的場景再出現。 



    何美鄉提醒,中小學生照常上課的場景,他們每天同時聚於一堂的時間長,下課時,或許很難避免嬉戲時,肢體之間的相互接觸,總是小孩子的常態。兒童雖然產生飛沫的機會較小,但畢竟他們是多數人長期接觸,若是受到了感染,常常會是隱形的無症狀。而最憂心的是隱形的感染者會把病毒帶給家裡的長輩們,尤其是阿公阿嬤。 這是未來兩週,假如我們沒有選擇線上教學的話,台灣需要特別教導中小學生注意的地方。 




    劉彥甫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