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成為孩子的「一線生機」!面對孩子被霸凌,爸媽能做些什麼?(上)

    2021-02-05 13:38 / 作者 蔣佩庭

    圖片
    孩子被霸凌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短短的兩三句話,其實就道出了孩子長久下來在班上的處境,令人心疼的是多數孩子在遭受霸凌過程中,因為擔心講出去引來更大的麻煩,或擔心家人為自己的事而擔心煩惱,因此,向老師、家長主動求救訴說自己經驗的人微乎其微。



    而在實務中,確實也有遇到會想替自己發聲,提起勇氣向家人及周遭人尋求協助的孩子,但往往因為身旁的大人認為「這也沒有很嚴重」、「漠視孩子感受」或「要孩子不要理他們」種種應對的建議,對孩子們又造成了另一個傷害。因為「不被看見」與「不被理解」,讓孩子持續陷入人際痛苦中;變得孤立無援。



    在我工作中發現到遭受霸凌的孩子會有以下幾種人際特質:



    1.對人際關係失去信心,且即便轉換環境後仍擔心會一再發生同樣事件。

    2.對人際互動過分敏感,時時警戒、小心翼翼。

    3.負向人際經驗,導致自我退縮或刻意壯大偽裝自己以避免舊事重演。



    當孩子真的不幸遇到了這樣的狀況,我們能夠如何協助孩子去面對?在過程中又要如何回應孩子的感受給予支持?



    1.請先評估孩子因霸凌所受到的影響程度



    家長與師長遇到孩子遭遇霸凌事件,最首要的是先評估孩子因霸凌所受到的影響程度,實務中遇到大多數的霸凌行為,多是發生於同儕間的語言及關係霸凌,霸凌者會用排擠、言語的攻擊,讓孩子對於人際關係感到懷疑與恐懼,若孩子在校是受到同儕在行為上的攻擊,則相對較棘手。切記,我們要能夠先冷靜評估孩子當前狀況,才能比較了解孩子目前所需要的幫助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以下線索及影響程度了解孩子受霸凌目前的可能狀態:




    1. 孩子時常抱怨對學校中某人的行為感到不舒服或不悅。

    2. 孩子出現情緒隔離,開始不願意揭露有關在校或在班級中的任何事情。

    3. 孩子開始對上學感到焦慮與害怕,容易透過身體不適、缺曠行為表達對學校的恐懼。

    4. 孩子身上出現莫名傷痕。



    2.接納孩子主觀上的感受:



    「是你想太多了」、「他們只是想跟你玩,沒有真的要欺負你的意思」。在孩子試圖透露自己在班級中與同學相處不愉快甚至霸凌的經驗時,我們很常聽到師長及家長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我們會因為試圖降低孩子的焦慮及對人際的敏感度,因此會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孩子,但這樣的言語容易讓孩子感到自己的經驗並不被認真看待或是是被否定,這樣的經驗也會讓孩子若再次遇到事情或遭遇更重大的事情時容易選擇隱忍、降低其求助的意願。



    3.避免指責孩子:



    實務現場中我觀察到霸凌事件雖讓孩子身心造成影響,但詳細去了解事件過程及他們在意且持續影響其人際關係的另一個關鍵要素是被長輩的「指責」及「冤枉」。

    當被同學欺負或霸凌事件發生的當下,孩子其實更在意的是老師或家長可以怎麼幫助我,但在與孩子談話過程中往往他們會提到家長總是對他們說「一定是你先惹到人家所以人家才會這樣對你」、「為什麼他不欺負別人偏要欺負你」,這樣的話對孩子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而孩子內在也會因不被理解而產生挫折與無助甚至憤怒的感受。



    4.和孩子充分討論解決方法



    在校園中,經常遇見家長因聽聞孩子在班上受欺負,而跑到學校要找相對人或是老師理論的情況。雖然我們有許多擔心深怕孩子受到傷害,但在當下仍需冷靜並且陪伴孩子共同討論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及期望處理的方式,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討論了解孩子在班級中的人際關係,及孩子真正在意與期望的是什麼,避免因家長過度的情緒反應及衝動而造成孩子更大的焦慮與恐懼,並且擔心自己未來在學校與老師、同儕的相處情況。



    文章來源:動心 · 玩心-張閔淳心理師 部落格




    蔣佩庭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