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靜儀醫師專欄|從封院封城的「不是我就好」邏輯,看見人性的自私自利

    2021-01-25 18:26 / 作者 林靜儀醫師

    台灣防疫了一年,在距離中國如此近、有大量中國經商就學及婚姻關聯來往,又缺乏國際醫療組織後援的情況下,竟然能夠維持近半年無本土感染者,至今死亡個案僅7例的防疫成果,實在是台灣人團結謹慎的結果。






    面對未知的傳染病,所有的政策對錯都只能是事後諸葛,每一個決策都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但是太過嚴重的錯誤,感染者與犧牲者絕對會讓你看見血淋淋的教訓;2003年SARS就是台灣人不會忘記的教訓。



    此次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事件,當然是個防疫上的破口,也是必須快速防堵的緊急狀態。但是,在匡列了高度懷疑感染的接觸者,並且一一確診之後,又開始有「為何不封院」、「為何不封城」的聲音。

    SARS時期和平醫院封院畫面。(圖片來源/截取新聞畫面)

    首先,在2020年北部醫院曾有急診住院病人引致的武漢肺炎院內感染事件,接著各醫院立刻限制訪客、禁止探病,並且依照科別業務落實分艙分流,避免一旦社區中有感染者入院,其接觸與足跡導致發生醫院感染,並且讓需匡列隔離的醫療人員數量減到最低。也就是說,去年就在避免院內感染造成封院。



    而更悲傷地說,台灣史上最慘烈的封院,不就是2003年的SARS嗎?



    在沒有配套、不清楚感染情形、沒有準備足夠的個人防護用具、病患家屬與醫療人員甚至清潔服務人員等人就一聲令下被「封」進了和平醫院,最後不只是長達數週的恐懼慌亂,還造成嚴重院內交叉感染、無辜死傷,以及整個社會和社區對於醫療人員的歧視。



    這樣的紀錄,到底是誰不知檢討,還認為是個正確作為,不斷提出來作為「建議」呢?



    講封院不夠,又有地方政府首長要求公務人員「非必要不要去桃園」,也有立法委員提出「該考慮封城」這樣的訴求。



    誰都可以提意見,但是意見應該來自正確的資訊判斷,並且有明確的執行定義,尤其政府首長、立法委員有一定意見聲量和權力,可不是吃飽飯在巷口隨便聊聊。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的消毒工作。(圖片來源/鄭文燦粉絲專頁)

    那麼這個「封城」,是高鐵台鐵不運送桃園民眾,還是封鎖國道進出桃園的交流道和省縣道?是桃園市之外的人不進入桃園,還是桃園人禁止離開桃園?



    此封,是桃園跟外面封,還是桃園內部交通停止的封?是設籍桃園的學生不能出桃園上學,還是桃園市內停班停課?是桃園市內人車不能出門,還是桃園人在桃園市內可以自由生活但是不能出桃園市?



    這樣一問,就知道,嘴裡說「封城」的人,對於目前桃園市疫情如何、如何防守、為什麼要這樣做、還有哪些不足,完全沒有想法,純粹就是嘴上說「封」而已;那這種做法,豈不就是唯恐天下不亂?



    在指揮中心因應與這次院內感染指標個案無直接接觸卻染疫的的新確診者,宣布1月6日至1月19日部桃的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陪病者及其同住者,必須立刻進行14天居家隔離,粗估影響五千人之後,前幾天主張桃園該「封院封城」的立委,又突然表示「這樣要怎麼買菜」,認為政策是擾民,尤其「快過年了」。



    這下我明白了,去年開始嚷著要「普篩」,今年嚷著要「封院」、「封城」的人,骨子裡有多麼明顯的自私自利。



    你們一定有人是隱匿的、是不乾淨的,要全部篩檢之後,才能跟我在同一個社區生活,確保我是「安全」、「乾淨」的。至於篩檢過程的不適、耗用成本、醫檢人員的工作量、可能的偽陽性造成個案衝擊和沒有必要的醫療浪費,不干我的事。



    我不想等疫調結果,也認為你們這些在醫院裡工作的人一定有問題,所以快點封院,你們都不要出來社區,我就安全了。至於醫療工作者日常生活怎麼過、長達一年以上的防疫前線壓力、甚至每天因為其他疾病就診的病人怎麼安排、醫療業務怎麼疏導和他院支援,維持正常醫療業務運作,不干我的事。



    你這醫院所在縣市的醫療人員和病患可能在外面走動,造成別人的風險,你們快點封起來,不要來我安全乾淨的縣市污染我們。



    至於這城市之外的民眾可能需要回家,或旅居這城市的外縣市民眾需要離開,以及這城市中多少人必須出門工作維持經濟收入,或者這城市中的人必須去其他縣市就醫,不干我事,你們不要出來污染我,害我不能正常生活就好。



    很多人說,奇怪,這些普篩、封城,指揮中心在防疫記者會都一再解釋過,甚至國外的國人需返台、特殊工作的移工必須來台,所因應的措施,為什麼總是有人好像從沒聽懂過實質的狀況,對某些名詞說法總是不厭其煩又琅琅上口。



    原來,就是自私啊。



    (本文為合作專欄,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醫師染疫會擴大至社區嗎?是否該公布所有案例足跡?六項疑問解答一次看

    疫情下的真實:女性護理師面臨困境:被性化、意淫,以及專業被忽視

    林靜儀醫師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