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地青創/「還好有厚臉皮打那通電話」7年專做一件事——把青年催回家的「邸台東」

    2020-12-21 16:44 / 作者 黃梅茹

    在近 150 坪台東糖廠舊倉庫裡,有一群人規劃市集、籌辦餐會、舉行講座和進行創業孵化器招募活動,讓人霧裡看花,「邸 TaiDang」(邸台東)究竟是活動公司、文創商行,抑或是顧問公司?


    邸台東團隊。(圖片來源/邸台東提供)

    在 150 坪裡進行微革命!邸台東 7 年來專做「一件事」

    邸台東創辦人之一劉誥洋語帶玄機:「其實都對,大家只看到我們眾多面向的一小部分。其實,7 年來我們只做一件事——協助移居的人回台東、留下,且與地方產生連結。」



    邸台東是台東第一個結合展售、教室、共同工作空間的創生基地。與僅提供共同工作的辦公場域不同,邸台東能讓台東業者寄賣商品,與市場面對面接觸;此外,沒實體店面的業者也能使用餐飲空間、舉辦體驗活動及販售料理,並測試產品以便獲得第一手的回饋。



    隨著台東經濟日漸繁華,遊子們紛紛返鄉從事服務業、成為農夫或開起民宿,但邸台東認為這塊土地應有更多創新與想像,因此承租下台東糖廠的老倉庫,規劃一個共創生基地,倡議青年回鄉的「留」與「流」,透過進駐者間的協力互動,讓青年在創業上不孤單,並願意做更多改變。



    劉誥洋常自許邸台東為「創業孵化器」,透過「大圈圈」將有意創業者「圈」在一起。初創者在摸索階段能適時調整自身營運模式、並和夥伴一起成長、進而接觸更廣大且契合的市場。邸台東就是扮演者「陪伴」角色,協助創業者找到迫切需要、解決問題、推廣品牌,更協助青年爭取公部門的專案補助。

    第一次與公部門合作的奇緣!他感謝那個厚臉皮的自己

    邸台東 2013 年創立初期以舉辦創業「小聚」為主。劉誥洋夫婦初始在無政府資源挹注、全靠自己籌資下,透過請吃飯、當地陪遊台東等方式,「坑」好友們擔任講師,與有意創業青年進行經驗分享。



    直到有一天,兩夫婦到台北開會、處理完公事後,突然想參訪當時在行政院金華官邸裡,輔導著全台青年創業的「青創基地」(現已遷址)。兩人到場後發現大門深鎖,才知道青創基地若無事前預約,並未對外開放。



    兩夫婦考量從台東到台北一趟,在草創初期正值忙碌的時期實屬難得,因此不肯輕易放棄,厚著臉皮打電話直通基地聯絡窗口,懇切說明來意,後獲時任營運長的邵文正熱烈歡迎,兩人得以參訪基地,請益相關創業事宜。



    自此,邸台東與青創基地持續保持互動。2016 年底,邵文正樂見邸台東頗有小成,便鼓勵爭取經濟部的創新育成計畫(中小機構創育機構發展計畫)。從未與公部門過合作的邸台東,半信半疑地提交企劃書,隨後以在地深耕經歷獲得補助。



    這次經驗成了往後與公部門合作的敲門磚,邸台東接續獲得與文化部、台東縣政府等公部門合作的機會,團隊也從僅有的 2 人,逐漸增加夥伴。

    邸台東創辦人之一劉誥洋。(圖片來源/截自邸台東粉專)

    創業者忽略的「-1 至 0 的階段」

    經過幾年觀察,劉誥洋整理出創業者可能經歷的三階段。除了公部門願給予資源的「1 至 n」階段,以及邸台東提供服務的「0 至 1」階段,幫助剛起頭的創業者規劃品牌、解決問題、奠定產品與服務基礎與帶進收入,其實還有從不曾想過要創業的「-1 至 0」階段。



    劉誥洋表示,有位地方媽媽是他的臉書朋友,時常在臉書分享自己為小孩做的造型饅頭,精細做工也讓邸台東見識到她的潛力,因而主動邀請這位媽媽至市集擺攤、販售,未料商品大受歡迎,進而鼓舞她開始販賣這項產品、成立粉絲專頁。



    繼這次經驗,邸台東開挖在地潛力人才,讓他們走向大於 0 階段。

    將部落共同記憶推上101高塔上的「神推手」

    在劉誥洋與台東返鄉青年互動過程中,陪伴邸台東最久的創業夥伴是「粨種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是一對夫妻,三年前因家庭因素回到台東,接手販售「阿粨」。阿粨是一種以部落傳統甲酸漿葉製作、小米為主食的原住民粽子,是部落最熟悉、最有地方象徵意義的產物。



    返鄉夫婦雖然創立了「粨發粨粽」的品牌,但據劉誥洋描述,「他們剛回來台東時,口袋裡沒有足夠資源」。幸好,他們在邸台東協助下逐漸尋得資金來源、增加品牌能見度,商店規模也從部落廚房逐漸擴大為實體加工廠,進而成為台灣之光,發揚國際。



    為了要讓外界更瞭解阿粨,邸台東屢遇挑戰。不同於原民對阿粨的瞭解,外界多不熟悉阿粨對族人所蘊含的價值與特殊性,進而影響阿粨的推廣。不過,在邸台東與「粨發粨粽」的協力奔波下,粨發粨粽最後不僅爭取到原民會的補助,還成功向 101 提案,展開佈展活動等合作。



    如今,粨種人以月銷 3 萬顆阿粨的數量,將原住民傳統美食傳遞到香港、新加坡等 5 個國家、30 個城市,真正做到「越在地,越國際」,還得到台東縣政府「地方創生獎」。



    「即便在台東做的事很雜、很辛苦,每天很想放棄,但真的很有意義。」劉誥洋這樣說道。

    邸台東近年來協助的創業團隊之一「粨種人」,圖為粨種人團隊在101 的活動現場。(圖片來源/截自邸台東粉專)

    每個創業者都要回歸對自己的期許

    看著團隊逐漸「長大」,劉誥洋滿是感慨:「每個創業者都要回歸對自己的期許。」



    在創業前,劉誥洋曾任職於高雄企管顧問公司,為公部門與五百大企業服務。日復一日,雖事業一帆風順卻平淡,他在輾轉思考後決定離職,並改為自行接案,因而結識台東、瞭解到當地面臨的課題。



    劉誥洋察覺到,這片有台灣十分之一大的土地,只住著台灣百分之一的人,比起高雄與台北等西部地區,台東非常缺乏專業工作者。即便多數人夢想住在「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環境,卻礙於工作機會有限而卻步,所以需要第三方力量的支持。



    在專案結束後,劉誥洋夫婦依然選擇留在台東,因為認為自身專業相當符合台東的需要。他們也謹記初衷,扎實、務實地完成地方需要的事。

    更多太報報導

    招青年返鄉之後 — 你不曉得的「養活」老屋創業法

    「創業,你得讓大家知道你是玩真的」-原來如此工作室創辦人洪申



     

    黃梅茹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