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靜儀醫師專欄|流感疫苗供不應求?根本是竹竿兜菜刀、庸人自擾

    2020-10-21 10:14 / 作者 洪采姍

    先說重點。目前沒有研究顯示施打流感疫苗能夠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所導致的武漢肺炎。






    每年進行流感疫苗的公費施打,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季節流感每年都導致高齡者或抵抗力較低族群的感染併發症和死亡,因此流感疫苗的施打,是每年全球重要的防疫動作。

    施打流感疫苗是全球重要的防疫動作。(示意圖來源/Pixabay)

    台灣最早在1998年以「65 歲以上高危險群老人流感疫苗接種先驅計畫」試辦疫苗施打計畫,到2001年起開始對所有65歲以上老人提供流感公費疫苗施打,2003年起,醫療機構醫護、衛生機構防疫和禽畜養殖人員納入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後逐漸納入幼兒、重大傷病患者、孕婦、國小學童等,2016年之後,連國高中生、產後婦女以及50-64歲健康成人都逐漸納進公費施打對象了。



    簡單來說,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是每年的例行預防業務,而且逐年增加接種計劃對象。



    那麼,大家對流感疫苗的接受度如何呢?我記得很清楚,前幾年連醫療人員的接受度都不高,後來只好所有符合施打條件的醫療人員造冊,除非特殊理由,不然都必須施打,才逐漸讓季節流感疫苗的接受度慢慢提高;而在臨床,不論孕婦或高齡者,也多半要醫師勸了再勸,他們才願意接受施打。



    前幾年在立院,我身邊符合施打條件的立委同事們,對於接受流感疫苗施打也幾乎沒有概念,我一再勸說「你們跑攤會跟很多人接觸,還是打疫苗吧,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記得當時很多去接受疫苗接種的同事都跟我說「我是第一次打這個疫苗欸」。



    現在吵著說疫苗不夠的人,捫心自問,以前,你真的注意過施打流感疫苗這件事嗎?



    流感疫苗是怎麼做出來的?每年流感病毒都會發生演化或變異,為了避免發生全球流感大流行所造成的傷亡,世界衛生組織在50年前就啟動全球流感病毒的監測網路,而後將這個監測應用於流感疫苗選株,1998年開始每年二月和九月召開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性流感疫苗選株諮詢會議,決定全球的流感疫苗病毒株型態,交由國際藥廠進行疫苗的生產。流感疫苗的病毒型態選株和生產,都是全球公共衛生組織和政府衛生主管機關的重要工作。



    製作流感疫苗必須將選株選出的病毒,注入受精的胚胎蛋,待病毒複製之後,取出雞胚胎的尿囊液,再進入純化製程;這些胚胎蛋從飼養、管理,都需要特別管理和監測,各國的衛生主管機關都對於製作疫苗的藥廠,所使用的胚胎蛋衛生管理都有嚴格的要求,不是任何飼養場可以承製,而整個疫苗製程需要六個月;近年來另有以細胞培養的製程方式,成本更高,製程則需三個月。



    也就是說,北半球的台灣,要準備當年施打的流感疫苗,需要在前一年編列採購預算和採購計畫,向符合疫苗生產標準的藥廠訂購,然後待WHO依照流感監測所預測出來的病毒株之後,開始製作,大約半年之後,才可能開始交貨。



    疫苗生產,經過原產國檢驗核准輸出,在進口進入台灣之後經過衛福部食藥署逐批檢驗、驗收、交貨,大約需要八個月。



    覺得想要疫苗就立刻能買到的人,完全就是吃米不知米價。

    疫苗進口後至少需八個月的作業時間。(圖片來源/衛福部)

    那麼,今年流感疫苗買的到底「夠不夠」?



    2016年初,因為傳統除夕年假剛好比較長,台灣南北交通與人群接觸頻繁,當年的流感疫情極為嚴重,急診塞爆、加護病房床不足,而當時未納入公費施打的青壯年重症與死亡個案劇增,因此雖然原本106年度(2017年)的預算是320萬劑,後來由菸捐補充經費,將第二年的疫苗提升到600萬劑。



    公費流感疫苗的採購,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疫苗基金的各年度預算書資料,流感疫苗的採購預算在中華民國104年度是314萬劑,105年度是313萬劑,106年度320萬劑,到107年度疫苗基金預算將流感疫苗採購量提高到600萬劑,108年度及109年度編列的疫苗基金預算,也是每年採購600萬劑;這樣的數量是什麼意思呢?



    300萬劑擴增至600萬劑,是使台灣全人口接種涵蓋率由原先13%提高至25%,接種計劃對象涵蓋率能提升到45%。公費流感疫苗的採購與接種計劃,在最近三年比以前更為充足。



    不要忘記,買疫苗要花錢,儲存疫苗與輸送疫苗要成本,各縣市衛生局分派疫苗到各醫療機構要成本,醫療人員造冊、盤點、施打疫苗,也要成本;附帶一提以前醫師配合國家防疫,施打公費疫苗,連施打費都沒有,還是前幾年爭取到的。



    每年衛福部在流感防疫的業務中,例行的編列預算、採購、驗收、配送疫苗之外,最重要就是想辦法宣導接種計劃對象去接受疫苗施打,不然,買了一堆疫苗,接種率太低,群體免疫力不足之外,還要承擔重症病患的增加與醫療資源的耗用,還有立院監督時一定會出現「為何買這麼多沒打完,浪費人民納稅錢」的質疑。

    去年流感疫苗接種成果。(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去年的公費接種情形如何呢?各公費疫苗目標族群,防疫人員、曾施打過的六個月以上三歲以下孩童完成接種率達九成,而醫療人員的接種率是69.9%,65歲以上長者是51.3%,三歲以上就學前的孩子不到20%,50-64歲只有18.7%完成了接種。



    請問,到底為什麼去年衛福部有膽、有辦法未卜先知,推論今年必須採購比以前更大量的季節流感疫苗,以因應因為今年一月之後COVID-19引致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台灣民眾突然非常想要去打(並不能預防武漢肺炎的)流感疫苗?



    有人說,「可以再臨時採購啊。」



    即使不論流感疫苗是前一年全球就開始訂貨,考量採購與製作的時程並不是要買就能買得到,現在藥廠在生產的是南半球明年初的流感疫苗;突然大量採購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能夠預防武漢肺炎的流感疫苗,邏輯上、專業上,都不合理啊。



    其實,我個人認為今年的流感疫苗是效益最小的一次。全民因為武漢肺炎的防疫,避免群聚,且持續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的策略,今年年初的流感感染狀況、今年春夏的腸病毒個案,都是歷年最低,台灣根本落實了將近一年,最實際普及的群體防疫。



    流感疫苗的防疫是每年例行公事,意義是對高風險群加強保護,以及減少流感個案造成對武漢肺炎防疫的干擾和醫療資源排擠;對民眾來說,在武漢肺炎的疫苗真正能夠上市且普及之前,一枚只要台幣五元的口罩如此唾手可得,恐慌著要流感疫苗,完全是竹竿兜菜刀,而且庸人自擾。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林靜儀醫師專欄|自費醫材訂上限,台灣準備迎接有錢沒醫材的未來

    林靜儀醫師專欄|正視產後憂鬱問題:產後的身心支持比坐月子吃什麼重要多了




    ↑加入太報Telegram頻道↑

     接收第一手消息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