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罷韓投票日逼近,當事人韓國瑜勢必坐立難安,使出渾身解術,就算粉身碎骨都在所不惜。
韓國瑜終於到議會定期會進行施政報告,並為自己請假參選總統向市民致上歉意;然而,對照他日前透過直播要韓粉「不投票、監視投票人」的呼籲,這根本是兩面手法的「提籃假燒金」,一面「道歉討同情」、一面「鼓動民粹對立」的短線政治操作意圖昭然若揭。
高雄市長日前在粉絲專頁上向支持者喊話「不要出來投票,監票就好」。(圖片來源/韓國瑜Facebook)
韓要支持者不去投票但又要前往監票,語境看似模糊,但意圖卻十分明顯,試圖拉高「罷免」與「反罷」之間的對立,又高雄市民政局長曹桓榮被爆在line群組中呼籲「讓站出來的人有壓力」的消息一出,顯然韓陣營的如意算盤就是要集結韓粉動員嚇阻「罷韓投票」。
假若成真,不難想像6月6日當天投票的情景,監票頻干擾投票作業,甚至擴大暴力衝突進而終止投票,「投票無效」好讓韓市長稱心如意續位。
罷韓兩階段連署成功後,許多新聞輿論顯示,罷韓聲勢沒有因疫退燒,反而不斷升溫,各界都認為韓國瑜被罷免的結果幾乎已成定局;也因為這樣,國民黨中央傳出採取低調方式應對,外界認為這是與韓國瑜斷尾求生的作法。
然而,韓國瑜的私心恐與黨中央相違,如同先前的評論所述,韓國瑜仍寄望當天出現投票率不足的結果,畢竟沒了市長之位,再怎麼忠誠的韓粉都將成幻影,躲躲閃閃終究不是短期之計。
然而,當前的情勢,就算韓國瑜如新北市長侯友宜所言「在防疫期間,韓國瑜努力做事,守護高雄市民的健康」,但事實上,韓的市政表現卻與桃園、台南及新北等直轄市長形成明顯落差。
市民早已不買單,更遑論韓國瑜對情勢發展的錯估,原以為疫情可以因禍得福,但採取逆時中的地方防疫作法,讓他更陷入「以疫反罷」的政治泥沼;如此看來,漢子27字的真意是要禿子「揮揮袖子、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提醒之語,莫忘黨內從政同志苦人多。
但是人在窮途時,再怎麼理性都無法消弭那內心充滿恐懼的惡魔,曾有89萬群眾魅力與政治權力的光環下,自以為救世主的迷幻又何能甘於如此下場。
這樣的心態完全反應在韓國瑜反罷的戰略思維之中,「上戰場但不正面迎戰」符合了他一貫的作風,去年「民調蓋牌」招術今年再次複製貼上,因為他已經嗅到終將「被罷免成功」的可能結果,一再無視民主選舉「想你所想、投己所好」的價值,剜肉補瘡出此下策也是必然!
鼓吹韓粉「不投票、監視投票人」如同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的概念,掌權者為了主觀的偏好來形塑族群的認同,進而劃分族群的差異,甚至製造族群的衝突,而這些都是政治人物為了鞏固權力或獲得資源的工具。
無獨有偶,1986年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裔得主Wole Soyinka,他曾說「恐懼的散播者,要不就是讓世人凝聚,要不就是設法使世人盲目。他們利用獨白般的修辭來鞏固權力,引發歇斯底里,製造敵我對立,使人拋棄理性與個體」。
諾貝爾文學獎非洲裔得主Wole Soyinka。(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韓國瑜及其陣營製造支持罷韓民眾的投票恐懼,將韓粉的熱情燃燒殆盡,形塑恐懼的氣氛,試圖讓多數高雄市民成為「沉默的串謀者」,這就是箝制人民民主參與及言論自由的思維。
又何等諷刺的是,韓國瑜要採取的路徑卻與日前黨內大老馬英九的看法大相逕庭,「罷免是民眾的權利,因此要投不要投,由他們自己決定」,問題是韓國瑜沒有就「市政推動與反對罷免之間」進行邏輯辯證,態度上更已放棄曾自詡「高雄是資產」的意念,反而是將韓粉推上火線進行情緒勒索,這樣看來「罷免是民眾權利」只能是自保的安慰語,極其可悲!
假若韓國瑜對於自己身為高雄市長而感到光榮,甚至自信能力足以擔當此位,那他應該要鼓勵韓粉前往投票,同時大外宣「他所領導的市政團隊每天為高雄打拚,市政延續不間斷,幾乎是一天當兩天用,全心全意為高雄打拚,要讓高雄繼續發光發亮」作為「投下反對票」的辯護,正面看待台灣首次直轄市長的罷免投票,並讓「罷免」與「反罷」之間能直球對決,這才能彰顯為政者的高度。
只是,韓國瑜卻一再創造「恐懼氛圍」及「恐懼情緒」,企圖讓市民喪失自由與尊嚴來成就他政治利益的裝飾品。既然如此,唯有高雄市民勇敢去投票,光明正大的民主投票便能戰勝那恐懼的壓力,也因為罷免成功才能免去那怪誕不經的情緒勒索。
作者:吳瑟致,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眾聲視野」匯集各路觀點,成為大眾的傳聲筒。歡迎投稿至太報:contact@taisoun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