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石虎母子慘死、穿山甲也成亡魂,「路殺」讓珍貴保育動物持續凋零...

    2019-08-23 10:07 / 作者 周筠羚

    一週3起石虎路殺,悲歌何時能止?昨日苗栗造橋地區的台13甲一帶,發現石虎母子慘死輪下,加上苗栗卓蘭鎮140縣道21日有成年公石虎慘遭路殺,17日台61線赤土崎南下匝道口遭路殺的石虎,今年已有17隻石虎死於路殺。路殺悲劇在全台天天上演,動物屍體遍地泥濘,為了彌補文明過錯,近年來人們試圖改善,於是有了「護蟹任務」、「國道讓蝶道」、「動物天橋」,今年甚至還研發全球獨一無二的「石虎紅綠燈」。

     (圖/亞興犬舍提供)

    什麼是路殺?

    所謂路殺就是動物車禍,泛指動物因為跨越道路所造成的死亡情形,通常是遭車輛撞傷輾壓。除了瀕臨絕種的石虎,路殺常見的受害者包含歐亞水獺、奧氏後相手蟹、鼬獾、白鼻心和穿山甲,還有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爬蟲動物,如梭德氏赤蛙、青蛇、斯文豪氏攀蜥等,也是車下亡魂常客。



    另外,高速移動的高鐵和火車,可能造成鳥擊或影響飛蟲,天空中飛機起降和鳥類的衝突也十分頻繁。而鯨魚碰觸螺旋槳,或是被潛水艇發出的聲納干擾等,海中漁船與鯨魚、海豚、海龜碰撞的事故,都是路殺的一種。

    如何減少路殺?

    高速公路局自98年起也注意到動物路殺問題,便訓練清潔人員同時進行道路致死調查,民間則有自發性參與者組織「路殺社」,透過社群記錄動物屍體,並按照上萬筆道路致死動物紀錄,從中推斷出「路殺熱點路段」,加以研究保育。



    想要減少路殺,第一是降低人類「肇事率」,第二則是協助動物避開危險。前者多以設置「小心動物出沒」告示牌為主,像集集和中寮等石虎路殺熱點,就設有多面小心石虎警示。而透過架設防護圍籬及高度落差,可以避免動物直接跑到路上被撞,並建立相關通道、天橋及其他路殺改善相關設施,讓動物可以順利透過「動物通道」橫跨國道和馬路,導引動物安全通過。

    「國道讓蝶道」 助紫斑蝶遷徙

    每年清明節前後,語俗稱「清明蛾仔」的台灣紫斑蝶會經過向國道三號林內路段向北遷徙。紫斑蝶具向光性,往往因飛行高度過低,在跨過路欄時遭高速行使的車流撞死。



    高速公路局在2007年開始,每年3月上旬在紫斑蝶遷徙尖峰時段,封閉600公尺北上外側車道,並以紫外線燈管、路堤段防護網等方式,利用紫斑蝶趨光的特性,導引其從高速公路下方安全穿越。「國道讓蝶道」計劃順利將紫斑蝶道路致死率由3%降至0.3%,也獲得國內外廣大迴響,大大提升了台灣在保育生態的國際形象。

    「國道護蝶」行之有年,獲國內外讚賞。(圖/高公局)

    台中交流道鷺鷥林 給亞成鳥回家的路

    國道一號台中路段環道有處鷺鷥林,每年總吸引許多候鳥來此避冬,而小白鷺、黃頭鷺和夜鷺等多種科鳥更在此繁殖棲息。過去許多亞成鳥在學習飛行,或是覓食完畢低飛歸巢時,常因太靠近主線或匝環道遭車輛撞擊而死。



    除了在匝環道設置「當心候鳥」標誌牌面提醒用路人,高公局也在護欄旁架設防護網防止鷺鷥通過,並補植植株,修剪靠近道路的樹木,讓鷺鷥築巢位置盡量遠離匝環道,經監測後確定有良好的保護效果。

    「護蟹任務」 獲國際短片競賽3獎項

    墾丁香蕉灣和砂島路段是學界公認的「陸蟹天堂」。每年農曆6月至9月月圓前後3日,是墾丁地區陸蟹繁殖高峰期,母蟹會抱著成熟的卵一路走到海邊釋放幼蟹,但不少陸蟹在產卵路上,總是逃避不及被車輛壓成「蟹餅」,一次帶著40萬個幼體上天堂。



    公路總局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在港口地區實施路殺改善設施。出動護蟹志工「人力護蟹」外,在高峰期縮減車道及流量管制等,並將河床水泥鋪面恢復為多孔隙環境、水溝加蓋、排水涵管內鋪設麻繩及麻布袋,供陸蟹安全到海邊釋幼。



    而去年所拍攝的護蟹任務微電影,更在美國國際短片競賽獲得「紀錄短片類」最佳紀錄短片、「自然生態野生動物類」最佳短片、「剪輯類」剪輯優選獎等3項殊榮。

    高公局透過架設防護圍籬及高度落差,並建立相關通道、天橋及其他路殺改善相關設施,減少動物路殺。(圖/高公局)

    國內首座跨越式「動物生態廊道」

    國道3號的通霄一號跨越橋,是國內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多功能的「動物生態廊道」。苗栗通霄路段周邊大多為保育林地,大石虎、穿山甲、白鼻心、冠鷲、鳳頭蒼鷹、鼬獾等野生動物出沒頻繁,隨著棲地被國道隔離,石虎等野生動物為了生存,被迫穿越國道,路殺事件層出不窮。



    2013年高公局將規劃給車輛通行的天橋,打造為生態廊道。將寬度7.5公尺的橋面,劃出2.5公尺,以苗圃鋪設出全長114公尺的綠色廊道,特別選擇厚葉、保水性佳的植栽,不僅有遮蔽效果,果實也可作為動物的食物來源,降低野生動物戒心,安心穿越。五年多來一共記錄到15次石虎穿越,白鼻心、麝香貓、野兔、鼬獾等21種野生物種也頻繁使用廊道,成為國內連結生態完整性,成功縫合破碎棲息典範。



    另外,公路總局和農委會特生中心及中興大學合作,以AI監測防路殺,發現野生動物時發出聲光波,吸引動物注意,再透過圍欄引導到生物廊道,預先增加動物跟車輛碰撞的時間差,首創全球第一個「石虎紅綠燈」,希望能降低石虎路殺的案例。



     

    延伸閱讀

    一生被關在水槽太殘忍⋯加拿大立法禁止圈養鯨魚海豚



    除了哭泣還能為石虎做什麼?秒懂國民黨議員封殺的石虎條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周筠羚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