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時期孩童最常出現拒學問題! 心理師喊話父母:不是鬧脾氣

    2023-11-09 10:57 / 作者 胡順惠
    2時期學童最容易出現拒學問題。示意圖。慈濟醫院提供
    據統計,孩童拒學的盛行率介於1至5%,且多是國中、高中等學習轉換時期,家長若不重視恐讓情形更加惡化;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潘奕瑄指出,拒學只是表面徵兆,別以為只是孩子鬧脾氣、不聽話,其背後更可能潛藏情緒等相關困擾,建議家長一起參與治療,陪伴孩子克服困難,建立起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上學是一件沒有意思的事情」、「自己是配合父母、被勉強的」許多拒學孩童心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想法,潘奕瑄分享,一名國二女學生小芬(化名)爸媽感情長期不睦,爸爸常年在海外工作,偶爾返家對孩子並未多投入心思;媽媽是普通上班族,工作忙碌加上個性嚴肅、對學業要求高,也不太能提供女兒情緒支持。

    潘奕瑄接著說,小芬就讀所費不貲的私立學校,平時並不會和爸媽分享負面心情,在1年前,卻突然抗拒上學,每到上學時間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痛,請了幾天假後被懷疑裝病,引發親子衝突,更演變成只要媽媽叫小芬上學,小芬就坐在角落大哭或把自己關進衣櫥,最後爸媽只好求助於身心醫學科。

    經了解,原來小芬在學校遇到霸凌問題,且本身社交技巧較為不足,進而缺乏自信也相當孤單,潘奕瑄請小芬的家人共同參與治療,指導親子互動並教導人際互動技巧,一年後,小芬漸漸重拾和同學互動的樂趣,跟媽媽關係也變好,也願意返回校園就讀。

    研究顯示,性別、學業成績、社經地位對拒學並無顯著影響;潘奕瑄指出,近年臨床經驗發現青少年拒學個案增加,年紀涵蓋國小、國高中生,男女都有,此類孩子部分有特殊狀況如學習困難、亞斯伯格症等,但多數都與家庭內互動、學校環境有關。

    潘奕瑄說,拒學不是只是「不要上學」這麼簡單的事情,多數拒學的孩子伴隨潛藏已久的情緒困擾,但家長們通常不會在初期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會誤以為孩子只是鬧脾氣、不聽話,未從中了解他們的煩惱,給予陪伴,而是等到孩子真的拒絕上學或引發衝突,才注意到問題。

    若放任孩子不去上學,恐產生惡性循環,潘奕瑄表示,許多家長因為忙碌,無法花時間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或認為孩子不上學就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但臨床會鼓勵家長一同參與治療,由醫療團隊利用專業找到孩子的核心困難,並和家長一起找出適合個別孩子的引導方式,陪伴孩子克服困難。

    潘奕瑄提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陪孩子找到學習、交朋友、融入團體生活的樂趣是預防拒學的不二法門,也是孩子一生受用關鍵能力,好的親子互動會讓孩子遇到困擾時主動尋求父母協助,家長也才能及時發現問題,遏止問題擴大。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