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不一定長大就會好!醫點名「3大症狀」快就醫治療

2023-06-05 17:23 / 作者 胡順惠
頻繁尿床要把握黃金治療期,以免孩子留下心中陰影。示意圖
尿床是兒童常見症狀,不過家長多數認為長大就會好,可能延誤黃金治療時機,一名國小5年級男童小彬白天尿失禁、晚上尿床,必須包覆尿布上學,被同學霸凌,所幸透過藥物治療已漸漸改善;醫師建議,每週尿床4次以上、有日間尿失禁、到國中還在尿床,應儘速就醫。

據統計,約7%的小學生、1.5%的國中生、1%的成人有尿床的困擾;世界兒童尿失禁協會對尿床的定義為,5歲以上的幼童,夜間無法經意識控制而漏尿,而「夜間多尿」、「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則為三大容易造成尿床的原因。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緒棣分享,有一名就讀小學5年級的小彬(化名)白天尿失禁、晚上尿床,每天早晚都包著尿布,到學校上課時也因此被同學霸凌、嘲笑,逐漸產生自卑的心態,告訴媽媽不想去上學,媽媽日前帶他來檢查,透過「小便日記」與藥物治療治療近半年,已明顯改善尿床、尿失禁的狀況。

楊緒棣指出,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泌尿神經系統會慢慢發育成熟,要是泌尿神經系統未完全發育,大腦與膀胱的連接就容易失誤而造成尿床,且男生好發率為女生的2倍,大部分的孩童從6歲開始參與社交活動,因此尿床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

楊緒棣建議,家長帶孩童來看診前,可以先透過「小便日記」紀錄孩童兩天的時間、喝水量、排尿量、排尿狀況,藉此讓醫生推估小便製造量、膀胱功能是否正常。

楊緒棣提醒,想要減少尿床的次數,家長須依孩童體重控制攝水量、睡前2小時不要喝水,更應以鼓勵代替責罵,讓孩童有健全的心理,以增加治療成效,尿床是不可忽視的症狀,特別是每週尿床4次(含)以上、有日間尿失禁或者到國中還在尿床者,就應盡速就醫治療。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