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地震導致地下水污染?學者說明可能性

    2024-04-15 18:45 / 作者 綜合中心
    士林區溪山里近山區多位住民出現腹瀉及嘔吐等症狀,陽明醫院設急性腸胃炎特別門診。北市聯醫提供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民眾因使用自設水源,又使用水源未經加藥消毒,爆發大腸桿菌群聚感染事件,傳出多位民眾上吐下瀉。學者說明,通常組水層會阻絕上下含水層的地下水交換,或使地表水不易往下滲入,但地震可能導致阻水層產生裂隙,地表污染物因此進入到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的物理與化學特性改變。但影響因素眾多,應建立長時間基準調查或定期監測數據。環境部表示,災後都會加強水質抽驗,尤其是針對無自來水接管的地區。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4月8日爆發大規模腹瀉群聚事件,至少有上百人出現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經過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檢測後發現,溪山里多數民眾使用自設水源系統(即地下水),每月皆派員監測水質狀況,包含8日採集檢體在內,皆顯示大腸桿菌群偏高,主因是當地使用水源未經過加藥消毒。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聖瑋舉例,比如原本沒有裂隙的地方在地震後產生裂隙,若該處有污水處理設施或管線、或地表的農業活動,再加上周遭若有污水處理設施、輸水管線、蓄水設施等破裂情形,可能造成大腸桿菌或氮類物質進到地下水中,壓力、濁度、硝酸鹽濃度、大腸桿菌濃度等都可能改變,例如2011年紐西蘭地震造成大腸桿菌上升的時間持續4週之久。

    但他也說,由於地震或洪水對水質的影響時間與範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若要確定地下水或山泉水是否受到大腸桿菌汙染的來源,應建立長時間基準調查或定期監測數據,藉此判斷地震後水質濃度是否異常變化,再調查周遭人為設施與管線的破裂與滲漏。

    王聖瑋建議,未經淨化的水源或簡易自來水系統,較恰當的污染預防方式為地震後的水質檢測,確認水質安全無虞後再進行供水。

    環境部水保司長王嶽斌則說,災後會導致原水濁度易增高,4月3日地震發生當天已請各環保局啟動水質抽驗,尤其針對無自來水接管的地區加強水質抽驗;此外,環保局也會定期執行抽驗各地飲用水水質,北市環保局今年一月抽驗溪山里簡易自來水的原水水源時,發現大腸桿菌群數超標,建議居民飲用前須煮沸,同時建議由台北自來水處協助管理、改善該處簡易自來水設施的淨水服務,確保飲用水質安全無虞。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