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專責醫師「漏接」兒虐?兒科醫曝實情 2狀況是空窗

    2024-03-13 19:51 / 作者 綜合中心
    幼兒示意圖。取自Pexels
    一歲童遭保母虐死案震驚全台,專責醫師制度也成話題焦點。兒科醫師麥建方表示,專責醫師制度非強制,主要功能為而預防保健,社安網補強只是其中一環,但若孩童在中途家庭等待收養,中途之家人員無監護權,無人可幫忙申請專責醫師,當中的空窗期有需討論解決。至於被媒體指「漏接」兒虐,他則透露,真正重大的兒虐往往會「躲醫生」,不願成關懷收案對象。

    衛生福利部2020年起試辦「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希望每位3歲以下孩童都有一名專責醫師,不僅能提供健康諮詢,更期望提前一步發現兒虐異狀,不過此次遭保母虐死的1歲男童剴剴卻沒被列入名單中,遭質疑是否漏接?衛福部次長李麗芬表示,昨天已經發文給縣市政府社會局,定期提供脆弱名單給衛生局,衛生局指定幼兒專責醫師,期望一主責、多方位協力,雖無法用法律強制,但中央政府還是可以督導。

    針對專責醫師制度,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基層醫療事務委會主委麥建方指出,其目標是希望高風險家庭透過醫師早期介入,把可能的兒虐或疏忽行為降到最低,因為除了父母之外,最常接觸的就是醫師,除了社政單位之外,透過醫政再打開一隻眼睛來看顧孩子。但實際執行會發現仍有空窗,例如本案狀況兒童出養中途,寄養家庭沒有監護權,專責醫師就無法進場,未來應該研議轉換監護權期間應該如何執行。

    對於媒體報導使用「漏接」一詞,麥建方回應,說法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過往發現高風險家庭,反而會躲醫師,不會帶孩子來就醫,不願成為關懷收案對象,因此重大兒虐還是要靠衛生局指定收案。此外,被列入的高風險家庭因有被貼標籤之嫌,因此兒科醫學會近期也會和衛福部討論,針對這類家庭的關懷應由具有行政資源的大醫院或是基層診所收案。

    麥建方指出,若孩童在中途家庭等待收養,中途之家人員無監護權,確實沒有人可以幫忙申請專責醫師,出現空窗期;另一種情況則為,外籍移工生子,但生母跑掉,小孩沒有報戶口成為黑戶,這類沒有戶籍的孩子也無法申請專責醫師,這兩種情況都是需要討論補強的狀況。

    麥建方表示,醫師在幼兒專責計畫中有管理個案,發現問題通報,以善盡通報責任,後續則應該由社政來銜接,他認為這項政策立意良善,或許過程仍不成熟,不夠好的地方還在努力想辦法改進,現今少子化嚴重的情況下,盼政策別胎死腹中,也別讓醫師不敢加入計畫。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