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為什麼我們不該要求學生驗算?驗算只是預防粗心嗎?

2021-09-13 16:59 / 作者 陳玠婷

小時候學數學,有很多不好的回憶,其中之一是驗算。每次作業和考試粗心丟分都會被罵,責怪說為什麼不驗算。驗算很簡單,為什麼不驗算?因為驗算很無聊。寫作業和考試已經很痛苦了,把痛苦的事情重複經歷一次,不是一樣痛苦,而是加倍痛苦。



現在回想起來,我更能理解為何小時候不情願驗算,這背後除了經驗上的無味,也有意義上的無謂。驗算對我來說缺乏意義,因為在我看來,它跟數學考試的目的無關。數學考試是要測你會不會算數學,不是測你願不願意驗算。



驗算不是為了測驗粗心



有些人會說,要驗算就是要測你有多粗心。但這個說法不會成立,因為只有沒驗算的人的粗心程度才會反映在分數上,而且還不準,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到底是粗心,還是根本不會算。



普通的數學測驗測不出粗心程度,如果我們真想知道大家有多大程度會會粗心算錯,我們應該設計一套所有人都有能力算的題目,並且想辦法讓他們沒機會驗算。



驗算不是為了培養細心



有些人會說,驗算或許測不出人的粗心,但可以培養人的細心:「你考數學不驗算,你長大之後做生意,要匯幾十萬給人家,也不驗算嗎?」



我是覺得,如果我搞不清楚數學考試和幾十萬元在重要性上的差別,我的問題應該不是出在不夠細心。



上面這種案例讓我想到,在國高中是否能強迫學生穿制服的議題裡,也有人會說「現在你上學可以不穿制服,難道以後你去公司面試,也可以不穿正裝嗎?」坦白說不知道秉持這種論點的人在想什麼,感覺他們把學生當成笨蛋。




圖片
教學不該設定學生會粗心、培養細心,如果讓數學測驗需要驗算才會準確,就教育設計的觀點是好點子嗎?(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同意人會因為怠惰而低估自己有多需要檢查,也同意或許學生確實應該學會看場合決定自己要穿什麼衣服,以及看情況判斷自己要不要檢查,但我懷疑整體的制服規定和驗算要求能教會學生這些事情。



驗算可以是一種學習,但在大多情況下不是



當然,我同意人可以藉由驗算來學習。而且有些學習只有藉由驗算(或者其它非常接近驗算的行動)才能達成。例如有些老師鼓勵學生「使用不同方式驗算」,這可以讓學生理解自己使用的數學工具,也理解「計算證明」是怎麼一回事。



然而,「讓學生以複數不同方式回應問題」是一般數學測驗的目的之一嗎?如果是的話,我們應該要設計出更準確的題目來測驗這樣的能力,而不是期待學生在一般的數學測驗上驗算,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其實看不出學生有沒有使用不同的算法,而且其實也根本看不出學生有沒有驗算。



驗算不是為了減少成績誤差



另一種說法可能是:大家都驗算,成績才會準。假設數學考試是要檢驗數學能力,如果你粗心算錯,那分數就會低估你的數學能力:本來可以考八十,可能變成七十。所以我們可以說,如果大家都驗算,考出來的成績,才會比較大程度反映人的真正數學能力。




圖片
小時候學數學,有很多不好的回憶,其中之一是驗算,寫作業和考試已經很痛苦了,驗算就像是把痛苦的事情重複經歷一次,變成加倍痛苦。(圖片來源/Unsplash)




這能成為要求大家驗算的理由嗎?我認為不行。因為這正好說明了,是出題方式有缺陷,讓考生們需要多做一些無趣無關又痛苦的事情,才能讓測驗準確。如果減少成績誤差是要求學生驗算的唯一理由,那我們該做的是修改出題方式。



更少痛苦、更多效率



小小調整就可以減少需要驗算的空間。例如,若我們把計算題改成選擇題,就可以降低因算錯而丟分的機會:你不用一題一題驗算來發現自己算錯,如果你算出來的結果沒在選項裡,就是你算錯。



此外,假設我們出的是答題方式明確且有限的計算題或證明題,若有充裕的批改資源,我們也可以要求學生寫出運算過程,並提高運算過程的佔分比重,來減少學生因為粗心而丟失的分數。例如:



房子裡一開始沒有人,走進去一個人,走出來兩個人,請問房子裡現在有幾個人?



標準答法之一是:

0+1-2=-1,房子裡現在有負一個人



但就算學生最後粗心算錯了,只要能寫出:

0+1-2=-87,房子裡現在有負八十七個人



你也看得出來他只是粗心算錯,對於題目的理解和運算策略的使用並無問題。



(這些例子也可以說明,為什麼若作文是為了測驗文法和用詞,那作文裡出於粗心的文法和詞彙錯誤就應該扣分,並且要求作者自己校對:因為數學測驗有上述替代方案可以避免粗心導致分數不準確,但作文測驗並沒有。)



學生需要驗算,這是因為我們出的題目讓學生需要驗算才能獲得他們應得的成績。如果驗算不在數學測驗的目的之列,我們有理由考慮各種題目設計,來減少驗算的必要性。



若不用花時間驗算,我們就可以花一樣的考試時間,更完整測驗考生的能力。如果你打算測驗數學能力並減少學生的成本,應該致力於設計不需要驗算的測驗。



當然,我同意重複檢視自己做過的事情有時候是值得做的事情,而且不限於考試和作業。而且假設分數很重要,假設測驗卷已經放在面前,我同意驗算對學生來說是最佳選擇,就像在其他科目的考試裡你會檢查自己的答案一樣。



然而,假定人人都有粗心算錯的可能性,讓數學測驗需要驗算才會準確,就教育設計的觀點是好點子嗎?只要稍微改變出題方式,就能避免學生把心力時間消耗在驗算上,就可以讓教育有更多效率,讓所有人更少痛苦。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